【人物名片】
林明,男,北京大学应用数学博士,曾担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信息与决策科学系和美国罗格斯大学统计系博士后研究员,2009年7月加盟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现为WISE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蒙特卡罗方法、计量经济学。

【人物印象】
访谈中,林明教授总是用着“我的前面就这样很顺利的走过来了,没有什么波折。”从北大的本科到硕博连读,到美国的博士后,我们看到是他一路的顺利。可是,转念一想“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那些“顺风顺水”“云淡风轻”的背后,注入了太多艰苦卓绝的训练,大量知识的储备。他就是用这样一种很简单的生活方式感动着我们。
【访谈纪实】
跟林明教授的采访地点约在他的办公室,当我们敲门而进的时候,林明教授正在电脑旁工作着。我们正犹豫着采访是否该现在开始时,林教授的友善笑容很快让我们释怀。他侧坐在办公桌旁,双手托腮,面带微笑,与我们一起回忆起他求学的青葱岁月,我们的采访就这样在温暖融洽的氛围下铺展开来。
10年北大时光
林教授1995年被保送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1997年分专业时选择了信息科学专业,1999年获得信息科学学士学位。林老师在考虑到本科接受的学科教育偏理论跟实际联系不太紧的特点,联系自己的性格特点,加上自身对数学的喜爱,选择了应用数学专业的硕博连读,师从程乾生教授,从事统计学专业的研究一直至今,特别在提高算法效率和方法论等领域颇有建树。
林教授初入数学这个学科到数学博士后,从事专业学习长达14年的时间。当被问及当初怎么会选择这个专业时,他回答道,首先是由于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其次他在高中时的数学底子较好,在从事数学专业学习后就更加喜欢,同时也形成了他现在稳重、踏实、严谨的性格。
5年美国岁月
在研究生二年级时,通过导师程乾生教授的推荐,林教授认识了后来的博士后导师——陈嵘教授,这个对他以后学术道路有重要影响的导师。2004年,林教授应陈嵘教授的邀请,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与陈嵘教授开始蒙特卡罗方法的研究。作为陈嵘教授的弟子,同时身边也有很多中国朋友,所以林明教授初到美国一切还算顺利,他很快适应了那边的环境。随性、自然的个性让他很快在人员稀少、清净而又有些荒凉的大学住所找到了亲切的感受。在那儿,林明教授开始了他学术路上的又一次攀爬。
在美国五年的学习是辛苦的,林明教授经常因为做课题而熬夜到凌晨五点,也常常因为头脑中有一条思路未打开而持续思考,不肯入眠。但正是这样的艰苦也是有丰硕回报的,他在陈嵘教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掌握了蒙特卡罗方法,这在目前还是很少的。林明教授在美国期间与他的导师陈嵘教授等人一起,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和《Statistica Sinica》上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近日,他们合作的另外两篇学术论文也被统计学国际四大顶尖期刊之一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正式接受。
与WISE的结缘
从谈话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时林明教授是有留在美国继续科研工作的机会的,但为什么选择回国,林明教授回答说是一种归国的使命感,希望能用自己所学来回报自己的国家,当然,心系在国内的家人,也是自己回家的原因。
至于为何选择WISE ,林明教授家住福州市,这样是他跟家有了更近的距离。当然,他最主要的还是看重了WISE科研氛围以及融洽的人际关系。他认为这两点对作为一个搞科研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一个好的环境让他可以更加安心、专心的工作。尽管,目前WISE还是年轻的,但其在学术上表现出来的影响力,让他看到了WISE的美好发展前景。同时,结合WISE在招揽人才时所表现的种种,让他觉得他所学能够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发挥,如WISE行事的高效率和丰富的待遇等等。最后,林明教授还指出WISE作为一个经济研究院,主要还是经济的研究,而自己所学的数学只能当做处理问题的工具,所以还要加紧时间来“补课”来补充自己所缺的经济学知识。
一个学者,能够如此谦敏好学,不由得让人心生敬意,我们这些后生定当好好学习。
人生态度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想应该用怎样的词汇来形容林明教授,唯恐词不达意。最终,笔者决定用谦逊、随性、执着三个词来表述林明教授的人生态度。谦逊,代表不张扬,内敛,这是说林明教授的做事风格;随性,代表自然,恬静,这是说林明教授的生活态度;执着,代表坚韧,持久,这是说林明教授的科研精神。本次采访虽然结束,但林明教授的谦逊的做事风格,随性的生活态度,以及执着的科研精神已深深地影响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