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牛霖琳,意大利博科尼(Bocconi)大学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宏观金融、应用计量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牛霖琳博士2008年7月加盟WISE,最近刚刚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资助,其课题为《在时变的宏观风险环境中研究国债收益率曲线与宏观经济的总体动态》。
【访谈纪实】
一杯Espresso,氤氲飘香,宁静温暖。作为当时初到亚平宁半岛的东方女性,牛霖琳老师很快入乡随俗地喜欢上了意大利最为普遍的浓缩咖啡。而她本人,也正如这杯飘香的咖啡一般,宁静温暖却不失独特韵味,让人精神一振。采访,在秋日的暖阳下,随着咖啡香一起漫延开来……
【人大岁月】
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学习阶段,牛老师最初就读的是价格专业,后改为市场营销专业。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人民大学的专业设置是和国家部委的构架紧密相联的,在计划统计系,价格专业的毕业生大多进入国家物价系统工作。然而,牛老师入学那年,恰逢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开始酝酿全面实行市场经济,商品价格逐步放开由市场决定,这也意味着物价部门要相应精简,于是人民大学决定将价格专业逐步过渡为市场营销专业。除了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牛老师在本科阶段积极参加各项学生工作。在毕业面临抉择时,她选择了留校工作两年,然后继续在人大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方向为世界经济学。读硕士期间,牛老师于2000年远赴德国洪堡大学深造。赴德前,为了能够更好地融入德国的学习生活,她专门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了半年德语,可谓是用心良苦。
【求学欧洲】
牛老师初到德国时十分不适应,一方面由于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另一方面,她发现原先受到的经济学训练和国外的经济学训练水平相差甚远,加上语言方面的薄弱,因此在洪堡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只勉力修了2门课。到了第二学期,牛老师渐渐适应了德国的学习生活,同时也开始在语言与学业方面积极提高自己。正巧这时发现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自八十年代起开办的国际经济政策研究高级进修项目,和原来在国内就读的硕士专业更为贴近,且为期十个月的课程均由该领域的世界知名教授执教。参加这个项目的学生也来自世界各地,背景各异,有的是在读研究生,有的来自国际机构或各国财政、货币政策部门。饱含着对学术追求的热情及对自我提升的迫切要求,牛老师申请了这个项目。这,意味着第二年牛老师为同时兼顾柏林和基尔两边的课程,要奔波于两地之间。十个月中,牛老师通过传真机和柏林的同学传递笔记、一起交作业,搭火车回柏林听讲座、参加考试。一年后,火车票积累了一叠,在两个项目总共修了17门课程!这样高强度的学习,对牛老师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在基尔港的“世界俱乐部之家”(该项目学生公寓的名称Haus Welt-Club) ,她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大家一起学习、生活、交流,英语能力也显著提高。
在完成基尔项目要求的两篇学期论文后,牛老师认识到计量经济学的重要性,回到洪堡大学,她选修了更多的计量和统计课程,更有针对性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且下定决心继续深造。
2003年,牛老师成功申请到意大利博科尼大学的博士项目,并逐步确定了宏观金融的研究方向。如果问她为什么专业选择偏向宏观,她告诉我们,倒不是因为最喜欢,而是因为一直感觉宏观经济学头绪多、疑惑多,所以一直不甘心、就一直学,好比是屡败屡战,反倒成了“专业”。所以她在博士期间逢计量课必修,一方面是因为计量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是感到自己基础弱。
【结缘WISE】
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到WISE工作时,牛老师微笑着表示这是WISE、她本人、还有她的导师们三方的共同选择。2008年1月6日她在美国新奥尔良参加WISE面试时,两位面试官——台湾籍的齐豪老师和韩国籍的朴盛庸老师,他们的友善、开朗与学者风度使当天的面试就像是在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探讨学术问题一样,良好的气氛也使她展现了真实、坦诚和自信的自己。WISE的效率也让牛老师感到惊讶,面试后两天一飞回米兰,WISE的工作邀请也在电邮中接踵而至!牛老师征求导师们的意见。在看了WISE的介绍以及英文网页上的师资信息后,导师们对WISE在短短两三年内的发展和成绩十分赞赏,并表示看好其前景。而博科尼经济学博士项目的主管教授对WISE已有耳闻,前一年还曾主张一个意大利籍博士毕业生接受WISE的工作邀请,并且建议牛老师如果选择回国,可以考虑WISE——这个学术氛围纯净并充满新生活力与激情的研究机构。就这样,牛老师“理所当然”地和WISE结缘。
【指路明灯】
WISE的理论和数理课程由于课程量大,要求严格,常常让学生叫苦,尤其是打算硕士毕业后投身业界的同学,更是对WISE的一些课程安排和严格要求疑怨重重。对此,牛老师认为,WISE的毕业生相对于国内其他院校毕业生,最大的优势就是扎实的理论根底和优秀的数理分析能力,而这种基础与能力在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就是最好的敲门砖,学生进入金融机构或政策部门,都能很好地胜任研究性的工作,并且具有长远的厚积薄发优势。另外,写作论文无论是对于找工作的学生还是立志于做学术的学生,都是掌握与应用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一篇高质量论文的写作过程可能是艰苦的,但这种磨砺十分有利于学生真正系统性地消化掌握实务性知识和提高理论水平。
对于希望到国外继续深造的同学,牛老师更是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教训建议学生不要仓促出国。在申请出国前,同学们务必扎扎实实提高英语水平,同时可以做一些诸如助研的工作来充实自己、积累科研经验,有心于学术的同学,一定要刻苦做好全方位的准备,不能急功近利一心想走捷径。在这里,她非常认同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共勉:“所谓速成,速是速了,成是成不了的”。牛老师对于WISE的讲座制度十分欣赏,她认为这是学生接触学术前沿、扩大学术视野、培养学术思维、承递学术实践的重要方式。而牛老师组织同学们参加的宏观金融阅读小组,每一次都对演讲和听讲的所有学生严格要求, 这样对于学生,每一次都是锻炼,每一次都有提高。
【动静生活】
访谈后,同学们就约了牛老师周末一起打羽毛球,牛老师除了爱好羽毛球,也偶尔去游泳,不过她说最能坚持的锻炼是每天步行上下班。闲暇时,牛老师的最爱是看书或听书,尤其是传记、小说和历史。早在初到意大利读书时,她就开始以会员方式每月订购外语有声书籍,在盥洗室洗漱、早餐或来回办公室的路上都可以听。这个习惯直到现在还在继续,硬盘的容量也几乎不够用了,但她每个文件都保存着,说那些声音可以让她回忆起从前的日子。
(WISE2009级硕士生 宁自创 2008级硕士生 王璋龙 张敏涛 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