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相较之下,第一个问题更为关键,因为第一个问题不解决,第二个问题也很难解决好。行政区划对要素市场流动的分割不破除,阻碍资源配置效率的各种有形无形的壁垒也就难以消除,产业开放、市场开放和规则开放也就难以形成。例如,厦门对外联系较广,本身适合于发展总部经济,而泉州由于城市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对处于劣势,漳州情况类似。因为地方财税原因,厦泉两地为争夺企业总部一直处于竞争状态。目前,厦门正在做大做强总部经济,会吸引泉州的许多企业把企业总部迁到厦门,这样泉州将面临税收损失。由于存在直接的利益竞争关系,两地就有可能各自为政,各管各的,甚至互相拉扯。成立大厦门市后,这些问题或矛盾将迎刃而解,大厦门市建立在利益共同体基础上,可以在财政上给予泉州适当的补贴或转移支付,实现利益平衡,这样有利于企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只有利益一致,一体化才有原动力,才可以持续,才能久久为功。
大厦门市的形成对于吸引国内的大企业以及世界五百强等跨国资本,也将起到非常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大厦门市的一体化将大大提升闽南大湾区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应,促进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要素汇聚。以泉州为代表的海西经济区民营企业,也是中国最为活跃的民营企业,将因此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厦漳泉金实现一体化后,协调性有望增强,产业分工和基础设施布局更为合理,包括地铁、航空、港口以及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更加合理化。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和外部冲击下,短期内闽南湾区的基础建设也可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提高整个城市圈的经济活力。随着大厦门城市规模、品位、层次等的提升,生活设施各方面得到有效的改善,将产生巨大的磁吸效应、示范效应和灯塔效应,到时大厦门市的经济实强力,发展后劲足,发展水平不会比台北、高雄差,有利于吸引台湾企业尤其是台湾年轻人涌来创业,成为两岸打造共同家园的样板。
(三)将平潭纳入“大福州市”框架
福州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5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列入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也是“一带一路”的支点城市。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福州是福建的政府、文化、交通中心,资源十分集中,经济体量远比厦门大,它是闽东北经济协作区的中心城市。但由于福州周边城市的规模都比较小,闽东湾区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明显不如闽南湾区。福州必须做好增量工作,形成更大的块头,才能更好地发挥龙头城市的引领作用。把平潭综合实验区重新纳入,打造大福州市,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
2012年以后,平潭综合实验区就从福州独立出来,这对平潭的发展有利有弊。2017年平潭总人口44.39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0.83亿元,只有福州市的3.25%,经济体量非常小,若靠自身单打独斗,其成长的过程将非常漫长。平潭的自然条件也不甚理想,地理位置和气候不是很好,冬天有大风,单凭一个孤零零的岛屿来谋划建设“国际贸易旅游岛”和“两岸同胞共同家园”,确实力有不逮。一旦脱离福州的支撑,在现有条件制约下,平潭一时还很难胜任国家赋予的重任。只有同福州结为一体,才能聚集力量打造两岸同胞共同家园,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等,才能在大城市架构下形成良好的大流通、大循环。至于如何组建大福州市,可参照前文大厦门市的思路。因平潭的行政区划原来就隶属于福州市,将平潭纳入大福州市,问题应该不大。不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看,大福州市的整合、建设和形成,都要比大厦门市来得容易些。
(四)共建闽台“共同城市圈”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要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可以率先实现金门、马祖同福建沿海地区通水、通电、通气、通桥。”闽台互通,金门、马祖是先手棋,而厦门、福州责无旁贷,必须当好排头兵的角色。打造“厦金共同城市圈”和“福马共同城市圈”,应纳入大厦门市和大福州市的发展蓝图。
1.共建“厦金共同城市圈”
如前所述,自五代同安设县以来,金门历史上一直隶属于同安县,民国四年(1915年)金门岛和大小嶝才从原思明县析出,作为独立的县治行政区划。金门距离厦门不到10公里,水上航程只需40分钟,而距离台湾本岛却有227公里。由于是一个离岛,加上长期的军事管制,金门其实与台湾处于半隔绝状态,并未参与台湾的现代化进程。2001年,厦金两地的“小三通”正式拉开序幕,经济互动和人员往来非常密切,产业、商业、观光、生活环境甚至婚姻上形成互补,“厦金共同生活圈”逐渐形成,金门事实上已成了厦门的“后花园”。
目前厦门市的定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城市,而大厦门市不只是闽南金三角的中心城市,还要有更高的战略定位。厦门要突破“小岛”意识,增强引领作用和辐射能力,就不能仅仅是跳出岛内到岛外搞建设,这个仍未摆脱“小岛”格局。厦门必须确确实实有能力辐射到整个海西经济区,甚至辐射到台湾地区,才真正突破了“小岛”意识,切实发挥引领作用。为此,厦门要主动作为,提前谋划,多措并举,将金门纳入大厦门市的建设版图。继“小三通”后,金门的通水问题也已解决,[4]即将迈入与厦门“通电、通气、通桥、通信”的“新四通”时代。2019年1月29日,厦金两地行政长官举行对接会,双方就进一步深化厦金区域合作共商大计,围绕“四通”“三化”的35个议题进行深入探讨,[5]提出两岸“应通尽通,能通先通”。打造大厦门市,应争取金门加盟,加快“两门融合”。除了解决金门各方面的资源瓶颈,厦门还可以在港口、经贸、旅游、文化、教育等方面加强与金门的合作,将“厦金共同生活圈”全面升级为“厦金共同城市圈”,加快海峡两岸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有机融合,探讨两岸统一的有效途径。这个融合具备良好的天然条件,因为金门人认为他们就是中国人,比台湾岛内的民众更倾向于祖国统一,即使民进党当局的“去中国化”也未对金门的价值观念形成颠覆性的冲击。金门的发展机遇在大陆,这是金门社会的共识。目前金门属台湾管辖,如果能够通过大厦门市推动与金门的共建共治共享,即建设共同市场、共同家园,实现共同繁荣,这就意味着厦金两地人民能够生活在同一城市圈,为台湾回归树立一个样板,其作用和影响不言而喻。以金门为桥梁纽带,加强与整个台湾岛的联系,就可以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