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科研成果 -> 学者观点 -> 正文

许经勇:要更多地从《资本论》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

作者:邓晶晶 发布时间:2015-04-30
我这辈子读了不少的书,从书海中汲取的营养难以估量,但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堪称之为马克思《资本论》这部著作了。虽然我不像经济学院的几位老师,是专攻《资本论》的,并在《资本论》研究领域,取得了全国公认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我的教学与研究过程,可以说从来没有离开过《资本论》。如果读者有机会阅读我写的《中国农业经济理论与实践》(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专著一等奖)、《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研究》(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专著一等奖)、《马克思农村经济理论与中国的实践》(获福建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专著二等奖)、《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六十年研究》(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和第六届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专著,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即很大一部分章节都引用、吸收、消化《资本论》的精髓。我引用《资本论》的相关论述,并不是贴标签式的,而是吸收、消化,融会贯通,并十分注重联系中国的实际。新近我撰写的《资本论》如何揭示农业扩大再生产的特殊规律性一文,就是体现了这样的治学精神。文章发表后,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共中央编译局理论网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等均及时全文转载。

研究中国农村经济是我近几十年来的主攻方向。马克思并没有留给我们专门研究农村经济问题的著作。马克思有关农村经济问题的精辟论述,是分散在他的一系列著作中,尤其是《资本论》`一、二、三卷中。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但是,必然要对作为该生产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所涉及的各种实质性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和科学的论断,并在必要和可能的限度内,揭示未来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农村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一般趋势。况且,马克思《资本论》所揭示的经济规律,既有适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规律,也有适用于包括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内的共有规律。所有这些,都为我们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生态问题,提供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马克思当时从事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规律,及其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他对还没有诞生的社会主义只能作一般性的论述,还不可能像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那样,作出既充分而又具体的剖析。这是由他所处的时代条件的局限性决定的。同时,马克思当时从事理论研究所选择的主要对象,是典型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资本主义很不发达的国家,究竟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则需要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从而,使得我们的研究成果具有更多的创新空间。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造就我的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多一些认可。据中国社会科学文献数据显示:1978—1995年,我发表的论文被转载摘用率名列全国经济学科第6位,被誉为高转载率经济学家。

习近平总书记也很重视研读《资本论》。2012619日,他在中国人民大学调研时,特地考察该校的《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心,要求师生要认真精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代表性著作,追本溯源,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131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2015422日,李克强总理在厦门大学视察时,鼓励学生既要阅读前沿新知,又要多从经典书籍中汲取营养。希望大家更多阅读古典、经典著作,这样才能积淀更深厚、视野更开阔,真正站在前人肩膀上。我深深感到,经典著作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博大精深,百读不厌,每研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经典作家宽广的理论视野,丰富的知识结构,多样的论证方法,独特的思维角度,处处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芒。

许经勇系经济学院教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