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WISE人物 -> 正文

【第三十八期】廖谋华教授

作者:邓晶晶 发布时间:2014-07-24
【人物名片】
廖谋华博士,本科就读于暨南大学经济系,辅修数学。后来进入CCER——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就读经济学专业,2007年到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于2012年获得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中国的增长、改革与发展。2012年正式加入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任助理教授。廖老师很早就立志于从事宏观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廖老师在北大读硕士期间师从林毅夫教授,他们合作了一系列文章,讨论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内生生成和渐进性改革的必然性等问题。廖老师读博士期间,师从国内称之为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三剑客”之一的内尔·华莱斯(Neil Wallace)教授,而Wallace教授也是现代货币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踏进办公室,廖老师便笑着招呼我们坐下,亲切的态度,在一刹那间,融化了我们些许的紧张,谈话在融洽的气氛中渐渐展开。在交谈过程中,廖老师对学术严谨认真的态度和渊博的学术知识深深地感染了我们。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廖老师硕士时间是在北大CCER度过的,谈及那段岁月,他表示那是知识积累的宝贵时期,后来对经济增长、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兴趣就是在那段时间形成的。北大CCER早期的办学理念跟现在的WISE非常类似,研究生一年级时期学习三高和数理经济学。廖老师说,他的同学中有很多人非常优秀,很多时候他为了迎头赶上不被落下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有的同学聪明绝顶,只花很少的时间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这样的环境中便需要良好的心态和不懈的努力去提升自己。对于WISE硕士生的培养模式,无论从毕业后进入业界还是继续深造角度考虑,廖老师表示比较认同。他说三高的学习就像是一场考验,学习三高一两个学期后,如果仍对经济学研究抱有兴趣和热情,那么就可以考虑继续深造;如果再无意向,则三高的训练过程也能极大的提升学习能力。老师用他参加工作的硕士同窗作为例子,认为把时间放在学业和参加实习上其实是一种相互替代的关系。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业上往往可以使得参加工作后后劲更足。或许相对那些有过良好实习经验的人来说,刚工作时,上手会慢一些,但硕士期间训练的学习能力往往能帮助他的同学们后来居上。因为世界是变化的,我们需要不断认识世界的能力。因此,对于想参加工作的同学来说,也不妨静心做好当前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实习经历,要相信硕士时期的沉淀总会在未来的工作中产生效用。提及在美国的博士生活,老师用枯燥中蕴含乐趣来概括,枯燥意味着较为固定规律的作息时间,乐趣则是来自于对于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时的喜悦之情,学术之路漫漫,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科研兴趣】
廖老师详细介绍了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他的一个研究方向是,应用“搜寻模型”(Search Model)去研究货币经济和宏观劳动力市场。 他说这类模型还可以用于研究资产交易、中间人等许多方面。 搜寻模型一般假设经济中的参与人无法聚集在一起,任何时刻,每个人只能以某一概率遇到另一个人,因此,交易总发生在两个参与者之间。已经匹配的两个人都有当期交易的动机,因为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下一次交易的概率并不为1。但是,又因为每次的交易都只涉及两个参与者,所以没有一个市场价格。通常需要假定,交易条件由两个参与者通过纳什议价(Nash bargaining)来决定。这一方法现在被广泛用于宏观劳动市场和货币理论的研究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的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授予了使用这个方法研究劳动市场、经济周期做出贡献的三位经济学家。廖老师告诉我们,在这一方法的应用上,多伦多大学的石寿永教授(在货币经济和劳动经济两个方面)取得了很丰富的成果,他因此成为华人经济学家中排名最高的几个人之一。 廖老师的另一个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是市场博弈,研究如何用博弈的均衡实现市场竞争均衡。Jason Shachat和他计划通过设计实验来检验相关的结论。他相信WISE在实验经济学上的丰富资源会对他的研究提供很大的帮助。
 
从简历中我们了解到廖老师在硕士阶段师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因此也和廖老师交流了他硕士期间的研究情况。中国经济的转型和改革是林毅夫教授“新结构经济学”一个组成部分。在林毅夫教授的指导下,廖老师当时主要研究这一问题。他的硕士论文题目是“赶超战略,内生制度扭曲与转型道路比较”。最近,据于上述论文,他们在“赶超战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内生生成”中讨论了如何从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出发,内生出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许多方面。这种制度的内生性,是理解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渐进改革的重要思路。廖老师也提到他在今后会继续思考中国经济转型、改革、增长有关的问题。他相信林毅夫教授所说的,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相关的问题终有一天会成为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
 
谈起他的两个导师,他说,林老师主要教给他思想,还有对中国问题的深入分析;而Wallace教授则教他怎么提炼出一个问题,怎么把一个问题研究清楚等等。
 
和其他从海外归来的老师们相似,廖老师在研究和教学之余也注重身体锻炼,他的爱好有乒乓球、羽毛球等。
 
【结缘WISE】
远赴重洋求学,却最终选择回国任教,廖谋华老师给我们演绎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抉择。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博士毕业后,他选择了厦门这个二线城市。他说他非常不喜欢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不想去承受那些地方的生活压力。基于对厦门和WISE的认识,他说他的第一份阅历是投给WISE的。廖谋华老师坦言自己是个喜欢自由工作环境的人,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和朋友,所以,待在大学里是他一直以来的选择。他说,回到中国,研究中国问题,是他经济学研究的最重要支点。
 
为什么选择了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他说,他非常认同WISE及洪永淼教授的办学理念。WISE自建院以来一直坚持国际化办学的原则,教学科研按照国外一流高校的标准严格要求,比如纯英文授课,教师评定按照国外期刊文章的发表,大力鼓励研究生博士生进行原创性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大力推进与国外一流学者交流合作等等。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廖老师就从师兄那里听说了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通过与师兄的交流,廖老师对WISE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同时廖老师也提到WISE的办学模式走在国内一流高校的前沿,并与他硕士就读的北大经济研究中心的办学模式有许多类似之处。
 
(WISE2011级硕士 饶道生 黄楚楚;2012级硕士 王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