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
Robert Gregory教授,本科就读于澳洲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主修商科;其后转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深造,主修经济学并于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Gregory教授致力于学术研究及教育事业,现任澳洲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教授,同时,作为一名成功的经济学家,Gregory教授亦对澳大利亚国民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发展贡献良多。
【访谈纪实】
2007年12月,Gregory教授应邀出席我院举办的第二届劳动经济学国际研讨会,并在会议上做了题为“Evolutions and Big Bans: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s on Changing Economic Outcomes of Women“的主题演讲。这次演讲给与会者展示了如何通过挖掘数据内涵获得对经济事件更为深入的认识,并强调了作为经济学家对社会事件学术关怀的职责。
会议期间,笔者有幸拜访Gregory教授,并对其进行了简短的访问。在访问过程中,Gregory教授严谨的学术态度,幽默风趣的言谈,以及其对中国问题的热情关注,都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经济学家之路】
从Gregory教授的简历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并不是教授最初的选择,那么是什么促使教授最终选择了经济学并将其作为一生追求的事业呢?Gregory教授坦言,在本科阶段,他之所以选择会计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家庭背景的影响。作为家里当时第一个在14岁后仍选择继续深造的年轻人,他对大学教育和专业的了解并不十分全面,只是基于其对当时社会经济普遍不景气的关怀及工作导向选择了商科。但是,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教授慢慢意识到,其实他的兴趣,相较于会计,更着重于对经济现象的思辨,他更希望发掘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希望从事相对更为“刺激”的专业,因而他最终选择了经济学。谈及这一段往事,Gregory教授严肃地说,对于年轻的学者而言,学术方向并不是已然确定不可变更的,决定的因素只是我们对于自身的认识,只有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我们才可能做出无悔的选择。Gregory教授同时告诫我们,今天的经济学与他当年修读的经济学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特别是其对数学及研究技术的要求日趋严格。他认为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这其中的困难,但更重要的是,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对经济学的核心有更清晰的认识,毕竟这才是经济学的根本。
提及经济学的根本,作为初入门的学生,我们自然很想知道教授层出不穷的idea究竟来源于何方。Gregory教授笑着回答我们,最初他自己其实也没有能找到所谓的idea,甚至thesis亦没有得到太多的认同。直到大约三十岁后,当他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工作,碰到一些具体的问题时,他就很自然地开始思考,经济为何会这样的发展,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怎么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于是很多的idea就很自然地出现了。教授强调这只是他的个人获得Idea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个人。他甚至还开玩笑地说,他的夫人Xin Meng教授,就很擅长从和别人的聊天中获得许多的idea。但他认为,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生长在中国这样一个极速发展的国度中,在获得idea方面应该具有优势。因为在发展过程中许多的得失,甚至政策的变更,都是难能可贵的经济实验,甚至是所谓的“common sense”,如果仔细考虑,也许都可以作为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最后他很激动地说起一个很好的获得idea的方法,同样也是对于学习经济学的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多读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自传。每一个获奖者的故事都是一段神奇,富有一定传奇色彩的经历。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很多他们成就事业的过程,了解他们的思想发展历程,从而获得很多宝贵的经验。
【工作访学经历】
作为一个出色的访问学者,Gregory教授多次受邀担任世界一流学术经济的访问教授。但最初,他却并不想出国。当他完成自己的学士学位后,他坚持留在学校工作,放弃了诸多出国进修的机会。可是他的老师告诉他,如果想要在学术上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有在海外学习的经历。所以最后,基于对英联邦国家的亲切感,他选择了英国作为其博士阶段进修的目的地。而时至今日,教授已经爱上旅行。他以为,相对于其他经济学家而言,他本身在“说”的方面能力比撰写论文的能力更强;而相对于在书斋里埋头苦干,他也更青睐在与当地人交谈中,在切身体验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Gregory教授在回答中亦客观地比较了英美经济学教育体系的不同。他认为,虽然他是在澳洲和英国获得的学位,但他更倾向美国的教育。美国的大学教育确实具有先进性,那里有一些很先进的观点,并且那里的人工作都很努力,更加富有激情,尤其是海外学生,他们工作学习都相当“拼命”。那里的学术氛围好,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相比之下,欧洲的教育更加sensible,欧洲的学生不会像美国的学生那样每时每刻地都在谈论学术,谈论经济。
在谈到作为一个外国人,在美国这样一个国家,外国人在那里完成学位后,能否融入这个社会,并在那里取得成功时。Professor Robert 承认,这是相当困难的,尤其是对于希望留在北美高校任教的学者而言。因为在高校中,你不仅要完成自己的研究,还需要同时承担相当数量的教学任务。出于社会文化及语言的障碍,不同文化背景的师生在沟通上可能存在困难。特别是相对于中国学者而言,传统的中国教育模式及思维方式与西方有不少的冲突,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和冲突将是其开展教学及科研工作面对的首要问题。 而对于希望申请北美学校的同学,Gregory教授建议到,与学术相关方面的导师接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因为导师在年轻学者学术方向甚至学术兴趣的形成和培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与这些相对经验更加丰富的学者联系,有助于拓宽年轻学者的学术视野,这对未来其未来研究的展开也是不无裨益的。Gregory教授提到,类似WISE举办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就是我们获得与世界顶尖学者联系讨论的好机会,他希望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展示自己,获得有用建议。
聊到他个人对政府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的角色的看法时,Gregory教授很认真地拿出纸笔,为我们画了一幅坐标图,并解释到:政府对经济体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府对于经济的绝对影响力并不高。如果把政府完全决定经济当作是百分之百的影响力,那么从1970年到2010年,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参与程度逐渐减少。从1970年的50%到2010年的15%~20%。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也许到2010年,政府的在经济中的参与程度会降到20%,而美国可能大约在15%左右,但这仅仅的15%-20%的影响程度已经是经济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了。
访问结束后,在赴晚宴的途中,我们有幸路遇Gary Fields教授和Larry Kahn教授。Gregory教授还很热情地邀请两位经济学家给我们介绍他们“入行”及获得idea的经历。我们的采访就在这样一个轻松而意犹未尽的氛围中结束了。
(WISE2007级硕士生 王文敦 2006级硕士生杨斌 采访并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