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WISE印象 > 芳华故事 > 正文

芳华故事

吴锴:追忆南国岁月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20日 10:23  |   点击数量:

2015年初的一天,我正在遥远的美国伊萨卡,处在繁忙的学习和研究之中。微信群里大家彼此相告WISE即将迎来十周岁的生日,并正向各界征集纪念文集。刹那间我的思绪回到了从前的那个海滨之城、花园之城,那碧水蓝天、花团锦簇,还有我曾居住过的凌云公寓,吃过的美味沙茶面。是呵,好久没有再品尝到闽南的味道了。




回顾我走过的路,由故乡温州至哈尔滨,再南下厦门,在此度过了三年。这并不短的时光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2009年夏天我来到这里参加WISE首届全国优秀大学生经济学、金融学暑期夏令营,便与它结下不解之缘,后来放弃了多所学校的录取机会而投身于这所倡导先进教育理念,进行严格训练和广泛熏陶的研究院。多年之后我颇为感慨,在康奈尔大学的学习中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大半来源于曾经的WISE课程。

   我至今仍然感激我的三位授业导师,他们的学识和风范都深深影响了我。记得在选导师的时候,突然发现韩乾老师是我的本科校友。在遥远的北国哈尔滨,一所以“三海一核”专业著称的高校,培养出一位金融学教授是多么不易。从此,我正式走上了金融研究之路。我们门下的一群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每周召开学习小组,讨论文献中的重要成果,学习他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2011年三月份的一次讨论会,从下午2点一直到晚上7点才把论文讲完。我们大家觉得太晚,请韩老师先回去休息,但老师坚持等我们讨论结束再回。出来的时候,经济楼里已经亮起了灯光,我们意犹未尽地边走边聊。这段激情澎湃的岁月依然在我的脑海里久久难忘。



    2012
年的夏天,我荣幸地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高级金融专家项目的助理,被安排在上交所的研究发展部,协助洪永淼、韩乾老师进行项目的研究工作。我与韩老师有了更多生活上的接触和的交流。我们在上交所一起构思创作,一步一步去完成申请计划书的预定项目。在紧凑的工作之余,我也常听韩老师聊他在美国的经历。这些观感,都在潜移默化中激励着我。夏去冬来,在上海的半年里我白天在部门工作,晚上回到住处开始准备托福考试,撰写申请材料,一切都是靠自己完成。当我请求韩老师为我写推荐信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过了一星期,我收到了一封两页纸长的推荐信。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到了信任的重量。这封至关重要的推荐信为我打开了梦想之门,让我有机会来到美国的康奈尔大学攻读应用经济学博士。2013年夏,我们重回上海证券交易所结题。即将分别的夜晚,韩老师请了蓝晔、吴博强、欧阳依凡为我饯行。浦东璀璨的星空,成为我赴美前最开心的记忆。

   我的另一位导师陈海强教授也给予了我很多的指导和帮助。2011年夏陈老师刚回大陆任教,我们在韩老师的办公室里初次相见。那时,我暑假留在学校里没回家,有很多空余时间,因此陈老师请我当他的研究助理,我高兴地答应。我的第一篇英文论文正是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原本想发表在中文期刊,但陈老师看到我写的初稿之后十分满意,认为应该发表到更高层次的期刊上去。于是,我将全文改写为英文,顺利刊发在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上,并引起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关注。与此同时,我还小心翼翼地拿出了本科四年级时为申请夏令营而写的一篇公司金融论文请老师审阅。在看了我的文章之后,陈老师详细地提出了三点意见,均切中要害。在遵照修改意见进行完善之后,我的这篇习作后来发表在《金融研究》上。在一年的助研工作中,我被陈老师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计量经济学知识所折服。他可以告诉我应采用何种计量方法去实现目标,并判断文章是否达到发表的质量要求。这些素养离不开长期的实践总结,可以说是一本无字之书。能亲耳聆听这些宝贵教诲,使我受益终身。

   在WISE学习期间,我也感受到了洪永淼教授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洪老师所开的讲座总是场场爆满,谈经济学的思维,谈中美教育的差异,谈为人为学的品质。在繁重的课业压力面前,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用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去克服困难。WISE每半个月一次的Teatime聚会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能够见到世界各地的学者,面对面交流。这些优良的传统都保持下来,并不断发展完善。还记得20136月中旬,在即将离开厦门大学的前夕,我在洪老师的办公室里拜访了他。宽大的书桌上堆满了资料书籍。当我起身准备告别的时候,洪老师赠送我一本刚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级计量经济学》,上面还有亲笔签名留念。这份珍贵的礼物一直收藏在我的书柜中。

   光阴荏苒,来到北美已经快一年半了。伊萨卡一年中的一半是冬天,一半是夏天,真的和哈尔滨十分相像。离开故土身在异国他乡求学,这种恋旧怀乡之情唯有自己才体会最深。附录一首拙作,权当作我的一份生日献礼吧。


沁园春·绮色佳

绮色佳处,斜阳疏雨,柳月眉梢。望五湖环萃,风轻云阔;十瀑连脉,雨霁虹霄。雁声稀落,稻香漫野,沃土金霜麦浪高。待秋月,正蟹肥虾美,造物丰饶。

山河异域多娇,忽回首天涯寄旅飘。忆塞北雪原,龙江搏浪;闽南鹭岛,鼓屿听涛。瓯麓寻踪,籀园逐影,乘兴诗友醉九朝。东方晓,看神州尧舜,激荡春潮。


吴锴

201523日于伊萨卡


作者简介:吴锴,浙江温州人。2010年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2010-2013年WISE硕博连读生。2013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Charles H. Dyson应用经济与管理学院攻读应用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