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WISE 助我成长
——写在WISE建院十周年之际
郭晔
弹指一挥间,眨眼WISE十岁了。从最初的几位教授到如今几十位教授的阵容,集结各路青年才俊,蒸蒸日上,让人惊叹与佩服。回首十年历程,也正是我在厦门大学成长的十年,与其说是我见证WISE从无到有、从稚嫩走向辉煌,不如说是WISE助我成长和成熟。
感恩WISE 压力便是动力
2004年我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出站,回到母校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任教。或许是我太幸运了,当时正值厦大经济学科改革浪潮的酝酿期,“三高”课程正在征集年青教师授课。作为彼时的“新鲜血液”,我被安排上《高级宏观经济学I》。全英文的教材和一连串的公式模型,让我倍感压力,每晚挑灯夜读,备课直至深夜。没过多久,便听说经济学科出台了重大的改革举措——成立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成立之初,需要经济学院的教师兼职讲授一些课程。顺理成章地,我成为第一批在WISE讲授课程的老师,依然是《高级宏观经济学I》,但是WISE的国际化要求用英文授课。这对于当时英语还不是非常熟练的我来说,压力简直难以想象,教材、课件、作业和考试我都可以用英文,但是讲授却还做不到。于是,沮丧涌上心头,心里破天荒地萌生了悔恨当初没有选择出国留学的念头,对于英文讲得顺溜的老师亦格外地羡慕与敬佩。
正当我踌躇满志地打算恶补英语口语时,听说WISE打算为经济学院的老师们提供出国访学的经费,几乎在第一时间内我递交了申请,并被列入WISE资助出国访学的首批名单。感激、幸运和时不我待……可以形容我那时的心情。我最终选择美国康奈尔大学作为访问学校,导师是洪永淼老师。其实,与洪老师初次见面是2003年,地点在清华大学。直到2005年我们才又再次见面,不过地点变成了厦大。洪老师与学院对我们这些青年老师是全力支持的,推荐信、资金支持证明函等等,都用最快的速度办好。2006年8月,我顺利到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系访问。在那里的9个多月是我人生当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特别是周末或休息日在洪老师家聚会,倾听大家畅谈国内发生的趣事,领略洪老师展望WISE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当时留学准备课程项目的筹办,使我萌生了一定要提高英文口语水平、为WISE讲授一至两门的金融课程的想法。于是,就有了之后北卡大学夏洛分校特听课和授课的经历。回国后,我给留学准备课程项目授课,时间将近8年。如今,我能比较自如地使用英文进行交流,参加各种国际会议,这要感恩WISE、感恩在康奈尔、在北卡夏洛特和留学准备课程项目的种种历练。
感恩WISE 良师益友
一开始就记住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并非别的什么原因,只是因为它的简称——WISE,已深深刻入脑海。心里默想这是多么睿智的人方能想出如此奇妙的名称,日后定能从中学到不少东西。果不其然,在WISE成立之后的数年中,各种大型学术活动,如计量经济学会议、劳动经济学会议、暑期学校等,都让人受益匪浅,感受颇深。记忆最深的一件事是接待邹至庄教授,对于Chow test,学经济学、金融学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素闻邹教授严厉认真,要近距离的接触,我还是有些小激动和忐忑的。不过,见面之后,我发现他不仅很和蔼健谈,还特地送了我一本他刚出版的著作《中国经济转型》。书中有一句话可谓掷地有声,令人过目不忘。邹教授说,很多人特别是外国媒体认为中国的经济数据作假太多,不值得信任,但是他的研究和计量模型发现并非如此。当然,除了邹教授之外,在WISE的各种活动中,与经济学界尤其是计量经济学界的“大咖”们交流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或许是因为伴随和目睹WISE的成长,虽然编制在经济学院,但我从来就觉得两院亲如一家人,各扬其长、互补所短。WISE每周二的午餐会、教师自费的 “每周一馆”活动,是最令我羡慕的。品尝美食之余,能与同事们见面聊天,真好!渐渐地,与WISE的老师们接触多了,发现他们身上各有特色和长处,不少人很有思想且颇为风趣,与他们交谈,经常会碰出思维的火花,因此我惊觉科研中原来自有激情与活力。与他们的交往让人每天都时时提醒自己,鞭策自己。我知道,与他们共同快乐地走在教学和科研的道路上,自己需要加倍努力。
感恩WISE 引领国际化
人们常说,WISE 是厦门大学经济学科乃至整个厦门大学改革进程的排头兵。我想,WISE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批优秀的海归博士,更重要的是国际化的理念和思维。2011年1月,我被经济学院任命为院长助理,协助分管研究生工作,期间制定了一些教学管理制度,这其中不少正是借鉴了WISE教学改革成功的经验。有了制度,一切管理起来就顺利成章,有了制度,以前看起来非常头痛棘手的难题,也都慢慢地迎刃而解了。
2013年,我又被学校任命为金融系主任。金融学科在厦门大学一直是极具优势的学科之一,我们的老前辈已经打下了一片大好江山,中青年教师也在茁壮成长。如何传承和发扬、如何继续学科建设和培养研究团队,特别是在当下各高校激烈竞争的前提下,如何与国际接轨,都是摆在眼前的问题和任务,担子和压力都很大。于是,在与WISE的积极互动中,我们找到了国际化的一些好思路。2012年底,金融系与WISE联合主办了全国博士生金融计量经济学论坛;2014年底,金融系和WISE联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美国Fordham大学,主办了Financial Innovations and Bank Regulation国际会议;2015年起,金融系与WISE联合开办双周金融Seminar,定期邀请海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前来交流。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的国际化步伐越迈越大,教师和学生们的视野也愈加宽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两边的老师们加深了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紧密合作。尤其让我高兴的是,近两年来,所有招聘到经济学科的研究金融方向的海归老师皆为金融系和WISE双聘。相信透过这一窗口和纽带,两院可以加快融合,经济学科在WISE的带动下也会迎头赶上,开创国际化的新篇章。
未来一如既往
十岁已是初长成,未来WISE的道路还很漫长。在引领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她依然会不断给予我们压力、动力、帮助和惊喜,因为她有一群非常睿智和志同道合的老师们在,有一群十分优秀和渴求知识的学生们在,亦有一个效率超高的行政技术团队在。未来的道路,我们将携手前进,共同描画一个更宏伟、更美好的发展图景!
作者简介:郭晔,经济学博士、教授,任职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现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厦门大学金融系主任,福建省金融学会理事,福建省高层次引进人才,厦门市高层次引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