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范青亮,男,祖籍山西万荣,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2012), 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经济学硕士(2007),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2005),现为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助理教授,研究领域为计量经济学理论,收缩估计和模型选择。
【求学经历】
采访的那天,时值厦门最冷的时候,我们在经济楼的院子里进行的采访,虽然外面寒风习习,但范青亮老师仍很耐心且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述了他的求学故事,对于还在面临各种选择的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发。
范青亮老师在高二文理分班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大的困惑,因为当时他对文理科都很感兴趣,非常纠结要选哪一个方向。一开始他报了文科专业,但是还没有开始上课,他就反悔了,申请重新调回了理科专业,学了理科后又想着学习文科,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高三。高考之后填志愿的时候,他的很多同学都报了邮电,航空,计算机等传统工科专业,但是他对这些专业并不感冒。最终,他选了经济类这个跨文理的学科,并选择了当时非常热门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科期间,有许多课程比较偏实务,比如贸易单证,财务会计等,他的很多同学对国贸的实务非常感兴趣,但范青亮老师对这些课程的兴趣不是很大,因为他觉得这是一种比较程式化的事情,不能够感受到探寻知识的快乐。相反范青亮老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理论课程,比如,对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克鲁格曼的理论,非常感兴趣。尤其当他接触到高级微观经济学等科目时,他对经济学理论的兴趣就更一发不可收拾了。为了更好地学习高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宏观经济学,范青亮老师在大三的时候去南开大学旁听了一年的课程。范青亮老师说当时晚上一下课他就要一路狂奔到公交车站去赶回学校的最后一班公交车。范老师坦言这样的日子坚持了能够坚持一年,最主要的还是对于理论经济学的兴趣的驱动。
范老师说他一路走来,选择出国深造和攻读博士学位跟他身边的圈子非常重要。本科同学中虽然大多数对考研,考证非常感兴趣,但是还是有一个小圈子,这个圈子里大家都对经济学研究非常感兴趣。因为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去读懂一些比较高深的经济学书籍,大家主要是读一些张五常,杨小凯,林毅夫,熊秉元,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写的科普类经济学著作。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经济学理论,这对范青亮老师以后选择继续深造有很大影响。还有高中同学圈子对他出国也有影响,大一快结束的时候,跟北京的同学联系发现北京的同学都在忙着考托福,暑假都不回家。当时对托福还一无所知的范青亮老师,在同学的介绍下,暑假就去北京上新东方,准备托福、GRE考试。也正是因为在很早考过了托福,为他在大四争取到了去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做交换生的机会。
大四期间,因为一次机缘巧合,范老师了解到学校的留学交换生项目,并在面试中发挥出色,获得面试老师青睐,得到了前往圣地亚哥州立大学交换半年的机会。范老师说,有时候一些机会就是来得这么偶然、出乎意料,但若不是他在大二时候就考了托福,甚至连报名交换项目的资格都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也就不可能得到了。在交换生期间,范老师不像很多交换生,把很多时间花在各地旅行上,他利用国外难得的学习资源,选修了五门数学和经济学课程。 圣地亚哥是一个美丽温暖的城市,当他来到这个美国西南部的城市,面对着广袤的太平洋,他的心里就已经做出了这个决定,来这里继续研究生的学习。因而,交换生结束之后,回国再申请硕士的过程就那么水到渠成了。
2007年从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硕士毕业的时候,范老师也面临着继续读博还是去业界工作的抉择,当时还处于金融危机的前夕,金融行业仍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工作的机会还是很多。范老师寻求了家人、恩师的建议,得到的答复一边倒的倾向去业界工作,有一位本科期间的恩师也给他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建议他先去业界工作,如果工作之后仍然想回学校读博士,那时候再做这个决定。在这样的情形下,范老师最后仍然选择读博,他把这个归结为兴趣二字。正是因为强烈的科研兴趣,让他坚定地把这条路走下去,他笑言,如果当时去工作了,在丰厚的收入回报、优越的生活条件面前,他也不确定自己是否还能由奢入简,重新选择回校读博。但是,他没有怀疑自己的这个选择,选择读博科研,是他的兴趣所在,现在的生活状态,也是他自己所期望的。
【结缘WISE】
范老师在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于今年夏天加入了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回高校工作,是范老师很早就定下的意向,学术研究一直在他的兴趣所在。之所以选择WISE,主要是因为WISE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且其在计量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国内领先。范老师的专业领域是理论计量经济学,这是他不愿意改变的研究兴趣,为了更好地在这个领域发展,他最终选择了WISE。
在此基础之上,范老师的研究内容还包括高维数据的分析,变量的选择(尤其是工具变量的选择),将显著性较弱的或者冗余的变量通过计量的方法进行估计推断和筛选。另外,范老师还研究微观计量经济学,从微观角度分析问题,研究企业或消费者的个人选择,范老师个人比较偏好包含经济学模型的计量经济学理论。在整个访谈中,范老师说的最多的是就是兴趣二字,一切迷茫、一切选择,最终所要遵循的原则都是自己的内心想法、兴趣所在。
范老师还对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在现阶段硕士生可以偏重实证方面的研究,同时要打下理论基础。他还很热心地提出,如果有问题的话,可以随时联系他提供帮助。
【娱乐生活】
看似严肃的范老师,在访谈的最后,说起了他平时的娱乐生活,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另一面。范老师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很喜欢约上三五好友在野外烧烤,饱餐一顿之后再去橄榄球场看球赛。自从大四交换那年观看过橄榄球赛之后,他就爱上了这项运动,据说球场能容纳6万人,在激情四射的环境中,球员和球迷都感到热血澎湃,气氛非常热烈。偶尔,范老师也会和他的同学一起打碰撞不那么激烈的“腰旗橄榄球”。
他还说道,在美国读书的很大好处在于,学生可以花很少的钱排队买到歌剧院位置很好的票。范老师经常在北卡州的罗丽市和教堂山,杜勒姆市听音乐会,脱口秀等。他每次去纽约时,都会去百老汇看音乐剧,说到《狮子王》、《歌剧魅影》,他如数家珍。并且他还对语言类的节目尤为感兴趣,比如芝加哥著名的脱口秀,相声,范老师也会找机会去现场看。
近一个小时的采访很快结束,采访中,我们反复听到“兴趣”二字,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坚持追随自己的兴趣可以让我们到达理想的目的地。祝愿范青亮老师在WISE能够继续遵循自己的内心爱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WISE2011级硕士生 于金杨 2012级硕士生 张诗悦 黄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