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林娟,福建邵武人,本科及硕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获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曾任教于福州大学管理学院财金系。200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是北京师范大学和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风险管理研究院博士后。2014年正式加入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任助理教授。
【求学经历】
回忆起自己的求学之路 ,林老师在北师大度过了自己的十一年学生生涯,可谓是北师大的土著。参与高考的时候,林老师是文科专业出身,从小县城考出福建,考入北师大可谓十分不易。而阴错阳差进入北师大经济学专业却也是命运对林老师努力学习的奖励。尽管当时的林老师并不了解经济学专业,但很庆幸这正是她所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在本科的四年经济学通识教育中,林老师比较注意数学知识的积累,因为从潜意识里意识到数学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林老师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自学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奇因果分析,并运用这些方法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在当时,经济学本科生能使用这些方法的并不多见,所以林老师的论文受到了指导老师们的嘉奖。这增强了林老师对学习的自信心。对林老师而言犹如获得了一把打开计量之门的钥匙。
本科毕业后,林老师参加了硕士研究生考试并考到了本校继续读研,专业为金融学专业国际金融方向。在考研的过程中,林老师借此机会苦学数学,深化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打下了比较好的数学基础。三年后硕士毕业来到福州大学任教。
福州大学任教两年后,出于对进入高校后需要继续深造读博的考量,林老师又考到了北师大的世界经济国际金融方向博士,导师为贺力平老师。当时的博士培养时间是三年时间。待到博士第二年末,通过国家公派留学基金委的联合培养项目,在权衡了当时的两个选择,分别为计量方向和国际金融方向,出于自身对数理的喜爱和认为计量方法对后期的研究发展更为重要的判断,林老师选择了去跟随李奇老师学习计量。这个决定也得到了贺老师的极大支持。任何新的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于在美国一开始学习的林老师也是如此。首先要面对的是新学科的挑战。由于林老师不是数学科班出身,学习计量缺乏一定的数学功底。在美国期间,不得不更加刻苦、坚持不懈的学习计量。但幸运的是林老师遇见了李奇老师,李奇老师的悉心指导,使得林老师快速掌握了重点知识,对计量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林老师一遍旁听李老师的课程,一边跟随李老师撰写研究论文,从而较快掌握了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此外,林老师英文的口语能力和英文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进步。
毕业之后,林老师来到了新加坡风险管理研究所从事Research Fellow(博士后)研究。为了将所做的信用风险和在美国学习的计量专业知识的联系,林老师选择了copula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copula函数的模型设定检验。在新的科研环境里,不同领域不同专业背景的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也促进了共同进步。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时期的学术研究中,林老师有幸地得到了德州农工大学吴曦明教授的大量指导,进一步积累了计量领域的知识。
【研究现状】
林娟老师的研究兴趣集中在金融计量、非参半非参,以及国际金融方面。林娟老师目前已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发表了2篇文章,在Advances in Econometrics发表文章1篇。另有一篇文章已被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接受。林娟老师特别强调在科研工作中的合作,当遇到难关时,就主动向别人请教,寻找合适的合作者共同攻克同一个科研难关。
【结缘WISE】
谈起WISE,林老师露出笑容。林老师当时在新加坡研究所的职位不够稳定,因而想找教职专心继续做研究,而研究的方向最好是和计量相关。当时她得知WISE在国内在计量方面是做的很好的,所以拿到offer之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选择了WISE。而来到WISE之后,林老师也喜欢上了WISE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节奏。相对于国内传统教学,林导师认为WISE的教学模式和教师水平都更胜一筹,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打好基础,树立目标。
【兴趣爱好】
提及这个话题,最高兴的莫过于她在美国留学期间学会了游泳,这是一项求生技能,同时也可以放松心情、愉悦身心。除此之外,她还会在工作之余安排时间去爬山锻炼,有助于以更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研究中。
【寄语学生】
任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1个半小时过去了。和林老师愉快的交流已经接近尾声。对于我们这个阶段的研究生,林老师希望我们尽早树立目标,并要不断努力,坚持不懈的完成目标。
对于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学生,林老师鼓励他们多与老师交流,不要担心老师会因为不屑学生的问题而拒绝交流。只要端正态度,师生间的交流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对老师和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而对于今后致力于在业界工作的同学,林老师以她的同学为例,认为最重要的是勤奋踏实的品质、良好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以及扎实的基础知识。
(WISE2014MA 吕璐 王向魁 姜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