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陈海强,北京大学统计学和经济学学士,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硕士,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2011年加入WISE,主要研究领域: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

大学时光——不断地做选择
1999年陈海强老师从湖南一所农村中学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当时陈老师对自己的定位是做一个综合型人才而不是纯粹的技术型人才,所以他选择了人文底蕴深厚的北京大学。在大学初期他发现自己并不是很喜欢理论数学这门学科,大二的时候陈老师去听北大CCER(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设的课程,数学背景使他在经济学学习上具有很多优势,也是在CCER他发现自己对经济学有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修读经济学双学位。当时北大学子大多希望毕业后能继续出国深造,陈老师也是在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出国。他在大二的时候选择了概率与数理统计专业,这个学科与经济学有很多交集,在当时申请出国也相对容易,但最终陈老师还是选择出国读经济学。回顾他的大学时光,陈老师说他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学经济学,三分之一学习英语,剩下的时间学习数学和做家教等等。陈老师感叹大学给他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不断地在做选择,选择自己今后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陈老师希望我们在研究生期间一定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并相应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海外求学——做人要能力多样化,做研究要专精
大学毕业后,陈老师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北大CCER之间抉择,最终陈老师选择了去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香港中文大学攻读硕士。在香港中文大学,陈老师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不仅训练了自己做研究的能力,同时也在一些杂志上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陈老师选择了去康奈尔大学继续深造,更加坚定地走上了学术的道路。谈起选择学术道路的原因,陈老师认为主要是自己的比较优势。陈老师本身比较喜欢思考经济和社会问题,对经济学有很大的兴趣,同时北大的数学背景优势和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期间的发表的一些论文为陈老师走上学术道路创造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在康奈尔大学读博期间,导师洪永淼先生对陈老师影响颇深。洪老师认为一个人趁着年轻,要静下心来多做学术,把自己的根基扎好。因此,在康奈尔期间,陈老师一直十分努力致力于学术,构建自己的能力框架和知识背景。洪老师很关心学生,每年中秋节和感恩节都会邀请他的学生们去他家小聚。导师的人格魅力使陈老师毕业后选择加入WISE。陈老师认为作为老师,扎实的学术基础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导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导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对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陈老师很感谢自己在香港和美国留学期间遇到的导师,他们的指导使他得以在学术领域快速成长。来WISE后,陈老师也把育人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之一。
谈起读博士的心得,陈老师觉得做人需要培养自己的能力多样化,但是做研究需要专注于一个专题,精通某一个领域。因此,选择一个有趣而又有意义的专题至关重要。陈老师说每一个研究领域总有四到五篇经典论文,是这个领域的奠基,精读这些文献是熟悉该领域的必经之路,能够帮助熟悉该研究的背景、来源以及动态发展过程。该领域的其他文献或多或少与这些经典论文存在着联系,可以有选择、有联系地读。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可能也能在这个领域发表经典论文,但是这不仅需要努力,还需要幸运之神的眷顾。
学术与育人——忧虑和期待
来到WISE后,陈老师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为:学术和育人。
谈及他与WISE学生接触的感受,陈老师向我们透露了他的一些隐忧。他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讲,现在的研究生中间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个是跟风,另一个是浮躁。跟风体现在很多学生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在行动上没有一个指导方向,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去做,全然不顾适不适合自己,这会使他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不仅不能学有所成,反而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光。比如说有的学生看到别人去考证,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也去报名,看到别人去实习,他也赶忙去申请,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很好的规划,对自己的目标没有明确的定位。浮躁表现在许多研究生认为搞学术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因此对待学术的态度很不端正。现在的学生或多或少表现得有些急功近利,愿不愿意去做一件事,就看它能否给我带来现实的利益和回报。而这种衡量标准本身就是非常狭隘的。他教我们要认识到做学术是一个非常系统的训练,我们从中所能够获得的不仅是对真理的认识的加深,还有我们自身能力的提高。他还不厌其烦地跟我们分析了做学术可以提高我们的哪些能力,首先,可以提高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任何事物得以改进的前提,从哪个角度问问题、以何种方式问问题,这些都有很大的学问。其次,发现问题之后我们要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广泛地与人交流、探讨,从而锻炼了我们沟通以及合作的能力。再次,可以提高我们的数据处理能力,做学术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模型或实验,需要我们去搜集数据,处理数据,这对以后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还有,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因此,不管你以后是继续做学术研究还是到业界去工作,这都是很好的锻炼。
采访的最后,陈海强老师寄语WISE学生:做人和做学问“心襟要宽,格局要大”。他希望WISE的学生都能够具备开阔的视野,要关注国家,关注社会,时刻想着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对于一个学经济的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经济学所传达的思想是一种理性的思想,因此,我们研究经济的应该想办法去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公正,这是我们学子的使命。
(2011级硕士生 陈越 张雅娟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