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重要新闻 -> 正文

2025年厦门大学金融文化与专硕人才培养研讨会暨金融硕士、保险硕士校外导师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01


3月29日,“2025年厦门大学金融文化与专硕人才培养研讨会暨金融硕士、保险硕士校外导师论坛”在厦门大学经济楼成功举办。

活动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邹至庄经济研究院主办,厦门大学金融文化研究院协办,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承办。本次研讨会主题为“金融文化与专硕人才培养”,是厦大经济学科发挥校外导师制度作用的重要一环。金融硕士、保险硕士校外导师代表,校内导师代表及学生代表汇聚一堂,交流互动。

当天上午,开幕式在厦门大学经济楼举行。开幕式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姜富伟主持。厦门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副处长张随刚,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培养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邱文华依次致辞

张随刚副处长强调,本次研讨会聚焦“三个重点”:一是落实金融文化育人,提升人才培养高度,将金融专业教育与立德树人相结合;二是深化产教融合,破解实践育人难题,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三是推进系统改革,构建协同发展格局,服务国家战略。他指出,金融教育应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实体经济,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邱文华副主任基于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技术革命加速推进以及我国专硕培养比例持续攀升的背景,指出金融行业急需具备专业能力与文化素养、既懂中国金融又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而唯有学界业界携手共进,方能破解传统教育模式痛点。此次校外导师论坛召开恰逢其时,期望通过校企共同探讨,为推动金融教育与行业实践深度融合、建设高素质金融保险人才队伍建言献策。


在姜富伟教授的主持下,厦门大学金融硕士、保险硕士校外导师敦聘仪式举行。林明副院长为7位续聘及新聘校外导师代表——中国工商银行厦门市分行高级专家李文聪,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财务负责人谭明星,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数据管理中心主任田仲来,白鸽在线(厦门)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涂锦波,厦门蓝血企业管理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杨爱国,恒丰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喻波,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赵利强颁授聘书。

随后,主旨演讲陆续展开。全国保险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卓志教授,全国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财经大学史建平教授,中国保险学会党委副书记与副会长、全国保险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龚明华博士,京东集团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朱太辉博士分别就“金融廉洁风险教育与文化建设融入金融专硕人才培养的思考” “我国绿色金融实践进展与未来展望” “银行业保险业数智化发展与高素质人才培养” “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文化打造依次发言。该环节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黄娟娟、副教授许莉主持。


卓志教授在演讲中强调,金融廉洁文化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内核,其教育应贯穿风险管理全过程。当前金融专硕培养中,金融廉洁文化教育存在体系不完善、教材匮乏、案例不足、师资落后、模式单一等问题。他提出,应构建金融廉洁文化教育体系,将廉洁教育融入金融专业课程,强化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推动金融廉洁文化建设的资料资源建设通过课程设置、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廉洁自律意识与专业素养,为金融强国建设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


史建平教授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金融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他梳理了绿色金融的三大功能——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以及五大支柱,包括完善标准体系、强化监管信息披露、优化激励机制、丰富金融产品、拓展国际合作等。史教授还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最新实践,并探讨了碳市场、ESG、生物多样性金融等前沿议题。最后,他剖析了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如金融支持产业转型的协同不足、资金缺口大、环境效益内部化不健全等,为推动我国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深刻洞见。


龚明华博士在演讲中表示,数字货币与加密货币的发展正深刻影响金融体系,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进一步提升支付效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正经历数字化转型,各类金融机构在支付、信贷、保险等领域积极探索智能化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财富管理、风险控制、产品研发等方面展现广阔前景,但同时也带来数据质量、客户隐私、风险防控、人才短缺等挑战。面对数智化变革,他强调应培养兼具数字技术与金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共同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


朱太辉博士围绕金融功能演进与金融文化建设展开深入探讨,强调金融的经济性、普惠性和社会性功能层层拓展、相互融合。随着金融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提升,金融文化建设至关重要,应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树立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金融功能的拓展离不开制度保障、技术赋能、政策支持及文化重塑,金融机构需优化经营模式,平衡安全性、流动性与效益性,推动金融体系向更高层次演进。他指出,金融功能融合发展最终需要金融文化的“基因转变”。

短暂茶歇后,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赵正堂主持下,19位校外导师围绕“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这一主题展开主题发言与热烈讨论。

论坛于当天中午圆满落幕。下午,2023级金融硕士开题答辩在厦大经济楼举办。

厦门大学金融硕士、保险硕士培养紧密结合当前我国金融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在所有专业课程中加大课程思政力度,并做好开设《金融伦理学》课程的准备,在研究生培养中加强金融文化教育,培养研究生树立正确的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观念,系好金融人才的第一粒扣子,为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坚实力量。

(经济学院2024级硕士 卢嘉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