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重要新闻 -> 正文

汪寿阳教授与经济学科研究生座谈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3-28


3月26日下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邹至庄经济研究院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汪寿阳教授为厦门大学经济学科研究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从选题到发表:学术研究之路”的座谈交流会,本次座谈由韩晓祎教授主持。

交流围绕研究选题与期刊发表等核心议题展开,汪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学术经验,通过十个极具启发性的论文案例,剖析了科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分享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在学术研究中,选题的独特性和前瞻性至关重要。以投资组合理论为例,概率论和方差用于风险刻画的研究早在几十年前便已提出,而优化方法在风险资产配置中的应用更可追溯至更早时期。虽然这些概念本身并不新鲜,但它们的有机结合却催生了投资组合理论的突破。同样,尽管K线图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却缺乏系统化的理论支撑。针对这一问题,汪教授与合作者构建了炒股K线图方法的金融统计理论。这说明,创新不仅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化和拓展,还可以通过跨学科融合或对既有理论的革新,推动学术发展的边界。此外,交叉学科仍然蕴藏着丰富的研究空间,例如将数字化、绿色化等时代趋势纳入研究框架,可能带来新的学术贡献。

关于期刊发表,汪教授指出,不同期刊的主编往往有各自的学术偏好,论文被拒稿在学术研究中十分常见。因此,合理选择期刊并掌握投稿策略至关重要。同时,汪教授还特别强调,学术研究与主流媒体的合作同样重要,这不仅能够提升研究的传播度,还能增强学术影响力,使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社会。

在互动环节,研究生们就选题创新、研究方法以及学习规划等话题与汪教授展开了深入讨论。针对如何提升选题的创新性,汪教授建议大家培养问题意识,关注经济现象的本质,并深入思考其背后的驱动力。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新的研究议题不断涌现,研究生们应具备前瞻性,积极探索具有学术价值的问题。此外,他鼓励大家善用人工智能工具,提高研究效率,并结合个人兴趣和优势合理规划学术道路,以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发展。

此次学术交流不仅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还激发了他们对科研创新的深入思考。汪寿阳教授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经验,使大家对学术研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本次交流不仅拓宽了研究生们的学术视野,也增强了他们面对科研挑战的信心和动力,为未来的学术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HOW 2024级博士生杨茂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