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26日,厦大经济学科主办了第二届“历史视野下的经济发展与思想演进”学术研讨会暨2022年全国经济史与思想史博士生论坛。
25日上午,开幕式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经济问题》常务副主编张兴祥主持,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中国经济问题》主编周颖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思想史学刊》主编胡乐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史研究》副主编、编辑部主任高超群先后致辞。本次研讨会的主旨报告嘉宾香港大学陈志武教授、复旦大学李楠教授、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以及其他校外参会嘉宾也于线上参加了开幕式。
周颖刚在致辞中代表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对莅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谈到,在建党新百年之际学习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和清醒剂。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在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发展上历久弥新,期待通过研讨会的举办,厦门大学经济学科能与各位专家学者一起,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共同见证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蓬勃发展。

胡乐明在致辞中表示,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对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投入值得肯定和鼓励。希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经济思想史学刊》两大编辑部以及厦门大学经济学科、《中国经济问题》编辑部未来能够加强合作,共同为推动、繁荣经济史学科和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做出努力。

高超群在致辞中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厦门大学在经济史和历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渊源,基于这样的基础,双方在未来一定可以形成更高效更紧密的学术共同体,他预祝本次研讨会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邀请到香港大学陈志武教授、复旦大学李楠教授、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等三位嘉宾学者带来精彩主旨报告,在前沿学术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香港大学陈志武教授:海上丝路历史:展现不同文明的完美案例

第一场主旨报告中,陈志武教授从融资模式和风险分摊的角度,对历史上各文明在海上丝路的竞争和主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提出,长距离海上贸易的挑战在于跨期承诺是否可信以及如何分散风险。相比于华人的祖先崇拜信仰和安土重迁的文化,信仰一神教的阿拉伯商人精神上能够“四海为家”,并可以借助伊斯兰礼仪和规制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这是阿拉伯商人能够主导早期海上商路的重要原因。
此后,葡萄牙商队取代了阿拉伯商人的地位。这是因为相比于阿拉伯商人的商帮信用模式,依靠王室出资的葡萄牙船队具有更强的融资和分散风险能力。而荷兰人和英国人的后来居上,也是因为他们利用有限责任公司和股票交易市场来组织海洋贸易。可见,融资模式和风险分摊模式的创新是主导海上贸易竞争成败的关键。
复旦大学李楠教授:作为跨学科研究的历史计量学:发展与挑战

李楠教授从历史计量学的学科历史入手,简单归纳经济史学科发展历程,总结学科发展及研究现状,在这一基础上对学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
他指出,经济史学科在其产生初期,主要按照历史学的研究范式进行研究,与主流的理论经济学研究存在较大差距。直到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经济史学家将经济学理论与统计方法应用于经济史研究中,主流经济学界逐渐认可历史计量学的研究范式与学术贡献。新历史计量学进一步强调微观计量方法在经济史研究中的应用,利用系统化的计量工具强调因果关系识别。
随着历史计量学的发展,经济史研究中存在的研究范式逐渐经济学化,缺乏与交叉学科对应的跨领域学术训练,对历史数据的严谨考证不足,研究选题方面数据导向过强等问题逐渐暴露。对此,李楠教授认为应当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数据开发整理,加强学术交流与学术刊物建设等方面着手,促进经济史学科建设与发展。
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从清朝限田之争到20世纪平均地权的迷思

26日上午,龙登高教授带来本次会议的第三场主旨报告。他从历史比较和理论反思角度,对平均地权与要素市场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
龙登高教授认为各朝代限田、均田制度即平均地权具有共通性,并分析了清代君臣反对限田的诸多原因,如基于对产权的尊重、均始状态的不可持续等。到了近代中国,平均地权制度陷入迷茫阶段,龙教授分析孙中山时期平均地权提出的背景以及其理念的自我矛盾、缺乏理性等带来的困惑。到了20世纪后半期,平均地权进入全面探索,龙教授对平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以及相关理论误区进行分析解释,并对21世纪我国土地要素市场化的过程进行展示。
通过回望历朝平均地权制度的实践,龙登高教授认为我国产权意识与契约精神根植于民间,源远流长,同时土地要素市场化也具有制度基因与文化传统,进而指出我们更应坚定文化自信。
在为期一天半的议程中,共设置八个专题分会场,主题涵盖传统中国的国家能力,人力、教育与经济增长,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研究,科技、文化与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制度分析,对外交流与经济增长,经济组织与经济思想分析,农业、农村与农民等,同时,会议还特别设置全国经济史与思想史青年论坛版块,分六个会场进行,来自全国各高校、从事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研究的多名中青年学者围绕不同主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与交流。

除学界专家学者外,会议还邀请到《经济思想史学刊》《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等经济学和经济史各个领域优秀期刊的编辑部老师莅临交流,为年轻学者的科研选题与投稿指点迷津。
本次会议是厦大经济学科第二次举办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术研讨会,旨在进一步推进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和计量经济学的跨学科交流,促进传统优势人文学科的整合与提高,为全国年轻学者打造一个了解和把握学科前沿动态的综合学术平台。
(经济学院 周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