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重要新闻 -> 正文

转载厦门日报新闻:张五常昨厦大演讲 听众队伍百米长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09-12-18
      74岁的张五常出生香港,留学美国,现为香港大学教授,被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1991年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籍英国人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在颁奖典礼上说,他的成果中,有张五常做出的杰出贡献。
      昨天,应厦大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邀请,张五常在厦大南强讲座发表题为《再谈经济学的穷途末路》演讲。演讲定在十点,但是,厦大学生从早上七点就开始排队,接近十点时,厦大化学报告厅前的队伍延绵百米,校方只好将演讲地点临时改在能容纳3000多人的建南礼堂,但是,仍然有学生抢不到座位。
      张五常顶着旗帜性的一头白发,以粤语开讲,和往常一样,由他夫人担任“同声翻译”。
 
你怎么知道我看美女的居心?
 
      张五常毫不客气地逐一批评了风行世界的经济学理论,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理论也没有幸免,虽然他强调和这些经济学家的友谊,但是,对他们的理论,他并不感冒。
      譬如说,有位经济学家研究快乐指数,张五常说,真是发神经,你怎么知道我快乐不快乐?
      他进一步以自己为例来说明,张五常说,假如你看到“张五常目不转睛地看着一位美女”,你只能得出的结论是“张五常看旁边另一位不那么好看的女人少点”,但是,你不知道“张五常在看那位美女时,有什么居心?”
      但是,经济学家经常要犯这种错误,即试图要揣摩意图,譬如说,买东西讨价还价是经常行为,但是,经济学家非得要说消费者是在博弈,张五常说,也有可能他想勒索、欺骗。
 
经济学家不知道世界发生什么
 
      换句话说,经济学家不去观察真实的世界,对世界发生的事一点兴趣也没有,不去解释真实世界的现象,或是只解释没有发生或不存在的事。
      本月15日美国经济学泰斗萨缪尔森去世,他培养了五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张五常钦佩他的逻辑思维,他说,萨缪尔森在哈佛完成博士论文时,没有教授敢给他口试,因为他们都不能懂得他说的那些。
萨缪尔森去世后赢得排山倒海赞词,尽管如此,张五常昨天说,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萨缪尔森的推断,没有对过一次,全部都错了。
      他举例说,看到苏联直线上升的经济数据,萨缪尔森曾预测苏联会超过美国,事实上,他并不了解当时的苏联。
      那时,张五常的一位研究苏联的朋友到苏联,发现下榻酒店的台灯重得没办法拿起来,后来才知道,台灯之所以这么重,是因为苏联是度量产量,即灯的产量看的不是件,而是重量。
      张五常说,萨缪尔森看到的是灯的产量,并不知道它重得拿不起来,而这些直线上升的重量对经济是没有帮助的。
      张五常常说,经济学家对世界现象观察没有兴趣,对解释也没有兴趣,“根本不知道世界在发生什么”。而在张五常看来,经济学除了解释之外,什么用处都没有。
      所以他恨铁不成钢地得出结论,现代经济学是无药可救了。
      不仅如此,他认为,现在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些愚蠢的理论,并非他们学问修炼不到家,而是他们为自己利益讲话。
 
简单理论才能解释复杂世界
 
      张五常因此给从事经济学研究年轻学生提出建议,首先要把自己利益拨开,然后对世界发生的事进行研究,到街上去观察,不要相信别人说的。
      对于经济学理论,张五常认为,复杂的世界如果用复杂的理论解释,成功的概率为零。只有简单的理论才能科学地解释现实世界,但是你一定要懂得这些简单理论的复杂层面。  
      张五常认为自己的需求定律是出类拔萃的,这个定律的要点之一是:要解释行为,行为一定要受局限,局限条件一变,行为就变,局限条件很复杂,是真实世界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做调查。局限条件是事实,看得到,所以一定要做调查;可以简化,但是一定不能自己想象。
      张五常举例说,在地上放了100元,在没有警察、没有风吹等局限条件下,100元是会不见的。物理学和化学都无法解释,但是,经济学是可以解释的。
      而解释一个现象与推断现象会同时发生,但是,推断是否准确,取决于你对局限条件的调查。
      张五常曾被批评说,他认为他能改进社会,改进中国。但是,张五常昨日说,其实经济学家对世界没有影响的,自己也从来不认为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立场很简单,只是很像帮助中国”。
      但是,他又说,他有个信念,认为只要人们看了他的文章,不可能完全不受到他的影响。
      张五常说,如果你看了我文章不受影响,那是你的本事,但是,“怎么可能呢”?
 
■文/厦门日报记者 佘峥 通讯员 李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