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24日,香港城市大学崔丽媛助理教授到访厦大经济学科参加“2018年第二届大中华区金融学术会议”,并在此期间应邀与两院的硕博研究生进行了一场Teatime的交流活动。
崔丽媛助理教授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之后赴美深造,在康奈尔大学取得了统计学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此次Teatime的交流,崔老师主要针对同学们比较关心留学、科研及求学等事宜进行了解答。
留学方面,对于有想法赴美读博的硕士生,崔老师建议除了重视一般的语言测试之外,两院的研究生应学会结合自身的处境,及时抓住WISE提供的一些平台,把握住机会。她举例说,两院现在的“联合培养项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WISE之前的不少前辈都是通过这个平台争取到的好的机会;另外,每学期院里举行的一系列的Seminar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对于有意向出国的同学,应抓住这个机会和教授们沟通交流。
在博士生们都比较关心的科研方面,崔老师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首先,在Seminar方面,崔老师表示,对于接触经济学时间不算长的博士生来说,由于时间限制和课题难度,一场讲座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必过度焦虑。大家在初期听讲座时,最主要的是去听Motivation,有条件的话可以在讲座后参考对于的Working Paper, 不行的话也可以参考讲座人提到的一些参考文献,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次,在选课题、进行科研时时不时遇到一些困难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最重要的是要和导师保持及时的沟通,想靠自己的一己之力“憋大招”不是一个好选项。在选课题前,自己对相关问题必须有一定的阅读量,对所读的Paper要有自己的想法,可以比较同一课题不同Paper之间的差别;如果自己所做的课题是建立在对别人研究的改进上,那么在正式研究之前,自己对自己的工作的前景及价值要有一个预估;当面临课题选择的困境时,崔老师建议说,不要急于直接写Paper, 最好事先有一定的Proposal训练,通过这个,我们大致能清楚自己研究的方向及价值。最后,在导师方面,有博士生提到自己所感兴趣的课题导师了解也不是很多,崔老师表示导师选择是一个双向匹配的过程,这个在初期就应当有所重视;后期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建议要发挥导师组的作用,多和相关导师交流。
在对经济学的求学过程中,有同学提到了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数学问题,对此崔老师表示,数学难度没有一个定性的要求,它取决于具体的经济问题,不是越难越好。结合自己读PhD的经历,崔老师认为,个人的信心、兴趣以及不断学习的能力对经济学的学习更重要。此外,大家常常遇到困难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个人的独立思考很重要,但学会组织Study Group, 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有效地解决问题也同样重要。崔老师特别提及到,研究生也要抓住作助教的机会,在作助教尤其是本科生助教的过程中进行答疑解惑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强化经济学直觉的机会,应好好珍惜。
由于崔老师还有会议要参加,本场Teatime只能按原计划结束。通过本次交流,同学们理清了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困难,找到了对应的方法,也进一步明确了接下来的学习计划,大家纷纷表示期待下次有机会能与崔老师进一步交流。
(WISE 2017MA 朱康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