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重要新闻 -> 正文

青年教师马超独立作者论文在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在线刊出

作者:何永芳 发布时间:2021-04-03

近日,WISE和经济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马超以独立作者撰写的题为“Be Cautious in the Last Month: The Sunk Cost Fallacy Held by Car Insurance Policyholders”的论文在经济学顶级期刊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在线刊出。




 

该论文分析保险公司车险产品关于投保和理赔的微观数据,发现投保人在投保周期(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会有更高的出险概率。通过理论建模和实证方法将其归因为投保人沉没成本偏误(sunk cost fallacy)所造成的非理性行为,并量化估计了由这一非理性行为导致的额外道德风险所造成的损失。

 

该论文首先基于Richard Thaler2017年诺奖)的心理账户理论(mental accounting),构建了一个车险投保人每日对保持低风险的努力程度(或驾车谨慎程度)的决策模型。投保人有两个心理账户:第一个心理账户(acquisition utility)包括努力本身所带来的效用降低(如避免超速和抢道而增加了行驶时间、避免高风险路段和时段而降低了柔性、避免每天过多的行驶距离和出行次数导致的不方便),以及努力导致的风险降低所带来的预期效用的提高;在第二个心理账户(transaction utility)中,投保人会关心自己在投保周期内从保险公司所获得的理赔支付是否会超过之前缴纳的保费。对于一个理性人,之前支付的保费已经是沉没成本,不应影响当前的决策;但具有沉没成本偏误的非理性投保人会将其置于自己的第二个心理账户的效用函数中。投保周期内的理赔收入是否超过保费会影响投保人对自己是否支付了公平的保费或购买保险是否物有所值的心理感受。理论模型证明投保周期内若前期没有出险,则后期的出险概率会升高。

 

实证上,该论文分析保险公司的微观数据,发现车险投保人在投保周期的最后一个月出险概率会升高,并用一系列实证方法排除了这一升高完全是由其他若干原因造成的可能性,如选择性报损、低风险者提前结束保单所造成的选择性偏误、骗保、存在全年累计保额上限情况下的理性行为等。

 

基于该论文的估计结果,沉默成本偏误会将保险公司全年的事故总量提高2%-3%。车险是一个庞大的行业;2018年,我国车险行业单年总销售额达7千亿元人民币,单年总理赔额达4千亿。因此,2%-3%是一个巨大的数额。

 

该论文对保险公司如何通过事前设计保单合同和事后对投保人进行干预以降低沉默成本偏误所带来的事故损失给出了政策建议。

 

马超,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WISE与经济学院金融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实证产业组织、家庭金融、公司金融、房地产和应用计量。独立作者论文发表在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 (lead and featured artic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lead article in regular paper section)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合作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附:

论文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111/iere.12512

 

WISE  许有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