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1日上午,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评价中心主任、研究员荆林波作客厦门大学富邦金融与产业论坛第四期,给两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技术革命下的模式创新与政府规则”的精彩学术报告。
朱孟楠教授为荆林波研究员颁发厦门大学富邦金融与产业论坛讲座纪念牌
讲座前,荆林波研究员以幽默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社科院和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的工作内容与方向。讲座中,荆林波研究员主要就技术变革、模式创新、深化认识和政府规制四个层次的内容进行了具体阐述。
荆林波研究员以一张历史轮廓图开始介绍巨大的科技变革和世界主要科技变革国度的经济增长速率的历史变化。他谈到,每个经济增长骤增的阶段都伴随着技术革命,这些变革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影响了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荆林波研究员引用了由麦肯锡咨询做出的报告,指出了未来的12项的颠覆性技术:移动互联网、知识工作自动化、物联网、先进机器人、自动汽车、下一代基因组学、储能技术、3D打印、先进油气勘探及开采和可再生能源。根据这份报告,到2025年,这12项颠覆性技术预计可以产生14-33万亿美元的产值。
荆林波研究员演讲的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模式创新”。他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荆林波研究员以一张四棱锥金字塔的图来介绍商业模式里的涉及元素及这些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人、技术、信息、关系和业务模型综合达到一个顶层价值,以此形成一个企业的基本框架模式。谈到商业模式的创新,荆林波研究员提到了苹果与诺基亚的前后10年对比。接着,荆林波研究员简要介绍了当下中国诸多商业模式创新现象:从购物的游商到商场,再到网上购物,再到阿里巴巴的出现;从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外卖类企业,到滴滴打车,再到金融领域的P2P。
但是,有大量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并不代表这些模式一定能够成功。荆林波研究员以美国企业和中国民营企业的生命周期统计数据告诉我们,能够存活的只是少数的几家。荆林波研究员接下来就开始“深化认识”这些创新模式成功的规律。在荆林波研究员看来,创新=发明+商业化,能力=资产+竞争力,这一观点可以在电子商务的例子中得到印证:电子商务一开始只是一个商业的渠道创新,但现在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原有生活方式的变革。 “互联网产业最大的机会在于施展本身的网络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去晋升、改造线下的传统行业,扭转原有的产业发展节奏、建立起新的游戏规则。”
最后,荆林波研究员就政府规制进行阐述。他指出政府的管理思维是让市场由原先的基础性作用转化为决定性作用,并提出政府的定位目标:“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是以服务为主,摒弃传统管理方式。”

讲座结束后,荆林波研究员还与两院老师进行了座谈会,荆林波研究员首先为大家对现在主流的几种期刊评价体系做了简短的介绍,并详细介绍了中国社科院期刊评价体系的创新之处及优势与不足。之后,就备受关注的智库的话题,荆林波研究员介绍了中国社科院的智库排名,该排名具备方法科学,全要素,定量定性相结合等优势,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与认可。最后,荆林波研究员就各位老师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荆林波研究员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为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评价中心主任(正局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评价》副主编。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服务业科技创新人物”、“中国流通60年突出贡献人物”与“中国餐饮60年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多个部委特聘专家和地方政府顾问。研究成果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万典武商业经济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商务部优秀成果一等奖,以及多个学术组织和行业组织的奖励。曾经参加国家重要文件起草。
(WISE 黄诗娴 鲍未平 2015MA丁逸非 贺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