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著名计量经济学家、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学术顾问和客座教授邹至庄(Gregory Chow)教授,应WISE邀请,作客厦门大学,开设经济学系列讲座,就中国经济问题作了深入细致且富有启发性的阐述分析。

邹至庄教授以经济理论及计量实证方法在分析中国经济中的应用为主线,针对中国经济问题中通货膨胀、污染与宏观经济政策等多个主题进行了分析讨论。邹教授作为造诣精湛的计量经济学大师,将其对实证方法的理解、掌握及运用等知识充分融入授课过程中,唤起来同学们对课程极大的热情。本次,邹教授在WISE的讲学为期两周,总计六次的讲座,场场座无虚席,席间互动不断,智慧火花的碰撞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了一场激扬思想的盛宴。
邹至庄教授第一场讲座的主题是中国的通货膨胀。相较于高度复杂抽象的宏观经济理论,邹教授所选取的模型始终保持着“精致简单”的风格,灵巧锋利而具有解释力。讲座开始,邹教授首先对经典货币流通公式作了阐释,而后以之为铺垫逐步构建相应的实证模型。课程中,邹教授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即从实证角度而言,建立在市场有效基础上的宏观经济理论同样适用于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
第二、三场讲座均涉及污染问题但各有侧重。在有关污染问题的第一次授课中,邹教授着力于以包含污染(主要指污染气体的排放)的经济模型解释近年中国消费的增长水平。具体而言,该模型假定污染非生产投入要素,而是作为生产活动的副产品并与其保持一定比例关系。同时,通过在消费者效用函数中引入消费和污染水平两个选择变量,使模型得以对最优消费水平进行估计。而在第二次授课中,邹教授则将注意力置于如何构建实证模型以说明中国污染的关联因素及其程度。
邹教授的第四次和第五次讲座仍以环境经济学为主题,分别讨论了环境的库兹涅茨曲线(EKC)和不确定背景下的气候变化建模。值得注意的是,将讨论EKC时,除了概述相关的传统理论,邹教授还介绍了另一种思路,即将EKC作为待检验的假设,通过实证模型证明该假设在一定范围内的合理性,这与直接从数学推演得出目标结果是不同的。下一场讲座里,邹教授主要论述了包含不确定的气候变化模型,以解释从经济学的角度是否有必要采取措施缓和气候变化。期间,还介绍了经济学家Martin L. Weitzman的建模思路,并对其潜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一场讲座,邹教授以对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的研究为基础,对当代西方经济理论和解释中国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作了阐述。在依次概括了微观、宏观等经济学分支在了解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应用之后,邹教授再次强调了下述观点,即尽管由于文化传统及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与西方的体制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这种形式上的相异并不妨碍基本经济模型的普遍适用性。此外,如何根据实证模型描述中国经济特色这一话题,也在课堂中得到了详尽的介绍。课堂期间,邹教授还分享了他以政府经济顾问的身份在中国的一些经历,并结合在座听众的提问对当前中国经济现象进行了富有创见的分析,令同学们受益匪浅。
两周的时间匆匆而过,邹至庄教授在其间所展现的丰厚学养、犀利视角及对国内经济问题的关注和对教育事业的热情都已沉淀为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格魅力。我们衷心感谢邹教授所投入的巨大精力并坚信他今天所播下的思想的种子将在不远的未来萌发惊人的力量。
(WISE研究生会 孙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