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9日,欧洲金融管理学会2017专题研讨会于厦门大学举办。此次研讨会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与欧洲金融管理学会联合主办,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厦门大学富邦两岸金融与产业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中科院计量建模与量化政策研究中心承办,旨在促进金融学的国际交流,助力中国的金融学研究走进世界舞台。本次欧洲金融管理学会专题研讨会议是首次在厦门举办,也是厦大经济金融学科献礼厦门大学96周年华诞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金融与实体经济,共邀请到三位国际著名金融学家发表主旨演讲,他们分别是:香港科技大学Bruno Solnik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Warren Bailey教授和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张橹教授。研讨会还有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多国知名学者、金融监管者、业界精英参与18个平行会场的研讨。
4月7日下午,会议开幕式于经济楼N302拉开帷幕,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周颖刚教授主持开幕式,他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并介绍厦门大学的金融学可以追溯到1921年厦大成立之初商学部的银行科,至今已经有96年的历史,如今的厦门大学经济金融学科是由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三位一体构成的,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和中国一流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经济金融学教育和研究机构。
接下来,经济学院金融系系主任郭晔教授主持开幕主题演讲,由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Bruno Solnik教授做题为“International Asset Allocation and Financial Crises”的报告。郭晔教授介绍Bruno Solnik教授是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博士,先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欧洲HEC Paris) 、香港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任教。曾获得欧洲金融协会、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协会、法国国家科学院(CNRS)授予的17项奖项或荣誉。Bruno Solnik教授撰有Global Investments 等著作,成为学习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不可缺少的主流教科书和CFA考试指定用书,多年来已再版6次,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引入不同国家,对学界、业界和决策部门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主题演讲中, Solnik教授主要关注国际资产配置和金融危机,特别是国际间资产的相关性。金融危机每次都有不同的原因,但资产价格在危机中表现出的规律有相似之处。这体现在金融危机期间,1)风险容忍度低;2)流动性对价格有举足轻重的影响;3)资产价格表现出高波动性;4)资产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升高。接下来,Solnik使用MSCI十个国家美元对数回报的数据,检验发现在市场状态为“好”时的资产价格相关性明显小于市场状态为“坏”时的相关性,其模型对资产价格相关性的拟合和样本外预测都优于其他模型。最后,Solnik教授指出在1970年代,国际资产配置刚刚兴起之时, 并没有太多人关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重要性,而如今国际资产配置已经一个热门的领域,这对中国金融开放及在此大趋势下全球资产配置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4月8日上午,周颖刚教授介绍第二位主题演讲者--Warren Bailey,他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是著名国际金融学者、中国金融问题专家,他最早发现中国B股折价之谜并由此引领众多学者对A-B股和A-H股的研究,其 《有中国特色的银行贷款》 (Bank Loan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side Debt, Firm Quality, and Market Response)一文获得首届孙冶方金融创新奖。
Bailey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有关实业经济与金融的精彩演讲,他首先以生动的图片介绍了实业经济与金融的联系愈加重要,这使他重新思考实体经济问题。接下来,他对前人的文献进行了回顾,用来衡量实体经济产出的全要素生产效率(TFP)在经济领域有很广泛的研究,在金融领域也被用来研究所有权变更、企业战略、公司管理及积极投资者等问题。Bailey教授随后介绍了他最新的研究,发现金融功能失调通常与较低的TFP相关,并提出了几点可以扩展金融和生产效率研究的思考,如不同类型所有权的公司是否会有不同表现;对股东,工人,纳税人是否有不同影响;政治,法律和监管环境的影响是什么;文化与金融的关系等。
4月8日下午,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牛霖琳教授主持最后一场主题演讲,由华人金融学家中的佼佼者张橹教授带来题为“The investment CAPM”的报告。张橹教授是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博士,俄亥俄州立大学费雪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在国际顶级金融期刊发表许多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其博士论文“The Value Premium”获得美国金融学会和Journal of Finance 2005年度Smith-Breeden最优论文奖,同时,他是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和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的副主编,还是宏观金融学会(Marco Finance Society)的创会主席。
张橹教授首先简述了新古典经模型的特点:理性预期;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市场价值最大化;市场出清。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两种资产定价模型:基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推导的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基于企业利润或估价最大化推导的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他强调传统文献中通常假设金融资产的供给固定,只考虑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因而出现许多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接着,张橹教授介绍了The q-Factor Model和多期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用接近五十年的数据比较了q因子模型与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后发现,q因子模型表现更好。随后,张橹教授追溯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发展历史,指出两种资产定价模型虽然设定不同,但是能够推导出内在一致、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结论。现代资产定价理论基本上以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为主,忽略了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重要性,但资产的价格应该是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消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可能刻画整个故事,由此产生许多无法解释的异常现象,应从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解释,这将是一个新的研究范式。
除三个主题演讲之外,会议共设置了18个平行分会场,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湖南大学、及香港大学、台湾大学、英国Warwick大学、Southampton大学、法国HEC Paris商学院,加拿大York大学、美国Baruch College,美联储,澳大利亚Deakin大学、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等60多名学者进行研讨,讨论议题涵盖国际金融,公司金融,债券和金融衍生品,资产定价,金融自由化、创新与实体经济,金融证券化、影子银行与经济活动,金融工程、信用利差与实体经济,货币政策,金融周期与真实经济周期,金融、房地产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金融震荡和政策干预对公司决策的真实影响,金融科技对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影响等。
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办方,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十分注重金融学的前沿学术研究,每年都会有多篇优秀的论文发表在国际国内的重要期刊上。在此次研讨会上,厦大经济金融学科有十几位老师和学生报告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讨论了其他同行的论文。
据悉,此次研讨会接受的论文均有机会被《欧洲金融管理》(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 EFM)考虑收录并发表于该杂志为此次会议发行的专刊。EFM作为SSCI收录期刊,将对有意发表的论文按照正常稿件审核标准和盲审程序审稿。
(WISE林安语 2016MA臧雷 SOE 2016MA杨璇 2015PhD程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