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重要新闻 -> 正文

300余位统计学者齐聚我校探讨大数据时代下的统计学 ——第五届中国统计学年会在我校举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0-20
   

 

1018日至19日,由厦门大学等23所高校发起,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统计系、福建省统计科学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五届中国统计学年会在厦门大学隆重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大数据时代下的统计学”,以喻义统计学在新时代下所面临的挑战和重大发展机遇。

 


    开幕式于18日上午在经济楼N402报告厅举行,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施建军、厦门大学副校长杨斌、天津财经大学教授肖红叶、北京师范大学国民经济与核算研究院首席教授邱东、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金勇进、德国洪堡大学教授
Wolfgang Härdle台湾辅仁大学教授谢邦昌、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崔恒建、云南财经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石磊、北京师范大学国民经济与核算研究院院长宋旭光、厦门大学教授曾五一、福建省统计局局长孙希有、国家统计局科研所副所长许亦频、内蒙古财经大学校长杜金柱、兰州商学院校长付德印、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李金昌、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李朝鲜、浙江财经大学副校长苏为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党政领导,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海内外兄弟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国家统计局科研所等科研机构的统计、经济学科3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雷根强主持。

 


    杨斌在致辞时简要介绍了厦门大学以及厦门大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他说,厦门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也即将成为第一所在海外创办完整大学的中国大学,由华侨募集和政府资助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正在建设中。厦门大学被誉为“南方之强”,宽柔、包容的海洋文化孕育了厦大独特的品格。他表示,厦门大学统计学科实力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培养了一批以张高丽同志为代表的杰出人才、以及以邱晓华同志为代表的杰出统计人物。

 

 

洪永淼教授介绍了厦大经济学科的成就以及统计学科65年的辉煌历史与发展现状。他表示,近几年来,厦大经济学科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大力促进厦大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统计学三个一级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在创新中形成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学科体系。在当前国内统计学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因应统计学科的发展趋势,厦大统计学科在继续坚持与发展经济统计学科的同时,积极培育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学科,努力推动这些方法论学科在经济实证研究中的应用。依托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经济学院统计系,积极引入了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一批相关专业的海外学者,厦大统计学科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壮大。他希望在此次国内统计学的盛会中,能够得到国家统计部门领导的指导,增进与兄弟院校同行的了解与交流,并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统计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和繁荣发展。

 


    本届年会邀请了许宪春教授、崔恒建教授、肖红叶教授、邱东教授、Wolfgang Härdle教授、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教授、金勇进教授、谢邦昌教授、曾五一教授等九位统计学家(学者)作特邀报告。许宪春教授在题为《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修订及其意义》的报告中,对为什么要对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订、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修订的重点内容以及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修订的意义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崔恒建教授
在题为“Partial Pen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 for Sparse Case”演讲中,强调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维数高并具有稀疏性,所以处理大数据时要特别抓住其高维、稀疏的特点,提出惩罚似然可以从原来的全惩罚修改为有选择的进行惩罚。肖红叶教授以《社会经济大数据信息的最优采集与有效使用问题研究》为题,围绕社会经济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对大数据的认知、经济主体市场行为信息决定的相关研究等进行演讲。邱东教授在题为《经济测度的可加性问题》的演讲中,主要探讨了实物、价值以及合成人类三大指标加总方式以及经济社会测试中的“可加性问题”,指标口径、价格信号、“当量转换”等,并得出了关乎指标可靠性的结论:“计量须较质”。Wolfgang Härdle教授发表了题为“TEDRIS-Tail Event Driven Risk Structures”的报告,具体介绍了尾事件的七个不同项目及技术处理细节。邱晓华教授在题为《新常态、新视野、新趋势――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的演讲中表示,中国经济告别了两位数高速增长,进入一位数中高速增长,增长趋势并没有完全逆转,经济还有一定的增长惯性,经济增速不会断崖式下滑。金勇进教授在题为《我国企业创新调查抽样方案设计》的报告中,围绕“调查背景”、“精度与样本量”、“样本量分配”、“样本抽取”、“样本追加”、“关于估计”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谢邦昌教授在题为《云计算在大数据时代统计研究发展重要性》的演讲中,介绍了大数据发展的现况与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大数据带来结构性变革。曾五一教授在题为《关于统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若干问题》的报告中,介绍了制订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意义、进展情况以及主要内容等。

 


    本届年会得到了国家统计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心,也得到了在国内各相关高校的支持以及统计学界专家学者的热情参与,共收到论文近400篇,经过组委会认真组织评审,共录取120余篇,同时选取了100篇在会议期间进行宣读、交流,并设有厦门大学-洪堡大学联合会场。在为期2天的议程中,与会者围绕经济统计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国民核算与宏观经济分析研究,数理统计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统计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生物、卫生、管理、科技、人口、教育、工程、环境等领域),大数据统计分析与应用研究,关于统计学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讨论等主要议题,分为9个分会场(设中英文专场)进行深入研讨,这些对于统计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统计学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促进我国统计事业和统计学发展的同时,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统计学科发展。

 


    年会期间,教育部高等学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了工作会议。此外,年会还举办出版社统计、经济类图书展等相关活动,从而为推动统计与经济类图书市场的发展与繁荣,为理论研究者与读者、出版社之间的交流沟通提供一个难得的平台。

 

中国统计学年会是以中国高等院校为主导的纯民间性质的全国性统计学学术交流会议和统计学学术交流平台,由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概率统计系、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复旦大学统计学系、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湖南大学统计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统计系、暨南大学统计系、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统计学系、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学院、天津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西安财经学院统计研究院、西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统计系、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统计教育学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统计学系、中央财经大学统计学院、辅仁大学统计资讯学系共同倡议发起。年会每两年举办一次,由年会筹委会负责选择承办单位,确定年会学术主题等工作。凡设有统计学专业和学科的高等院校与研究机构,经申请可成为年会筹委会委员单位,委员单位均具有年会的承办权,并参与年会的各项活动。

                           (经济学院 崔庆炜 何永芳  WISE黄诗娴)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