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重要新闻 -> 正文

著名国际金融专家Bruno Solnik教授作客南强讲座

作者:鲍未平 发布时间:2016-11-09
   11月7日下午,著名国际金融专家、香港科技大学Bruno Solnik教授受邀到访厦大经济学科,为两院师生做了题为“International Correlation Asymmetries: Frequent-but-Small and Infrequent-but-Large Equity Returns”的南强讲座,分享其对全球资产配置的深刻见解。南强讲座是厦门大学最高层次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颖刚教授主持,经济学院副院长朱孟楠教授为Bruno Solnik教授授南强讲座纪念牌。

 

   Bruno Solnik教授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研究动机,指出,在金融危机中,我们经常观察到资产价格大幅度下降,同时收益的波动性急剧增加。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当资产回报为负的时候,市场相关性会大大增加。

 
  接着,Bruno Solnik教授回顾并对比分析了相关学者的文献。Longin 和 Solnik (2001)运用了极值理论来研究当存在极端回报率时市场的相关性,并发现这些极端回报呈现出非对称性。 随后,他简要介绍了Ang 和 Bekaert (2002)中运用的体制转换思想以及Das 和 Uppal (2004)中波动的跳跃思想。但是,这些文章中的模型都不能很好地解释国际市场相关性的不对称性。

 
 

   Bruno Solnik教授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模型。由于需要研究国际资本市场相关性的不对称性,该文章提出了一种体制转换模型,该模型将回报分为频繁同时小幅度扩散,和不频繁但具有较大跳跃性两种类型,能够为风险管理和资产组合配置提供指导意义。在进行估计时,该篇文章使用了期望值最大化的方法,这是一种运用潜在变量进行最大似然估计的迭代方法,其中潜在变量将体制,波动的扩散和跳跃都考虑在内。
 

   
   在数据描述部分,该文章从MSCI中采用从2001年1月至2013年3 月期间每周美元收益率的对数值,数据涵盖十个国家,最终得到639个样本。基于样本数据,在进行模型对比选择之中,两种体制并带有波动跳跃性的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因此确立为最终模型。实证研究发现,由于这种大幅度的跳跃,表现不好的市场之间的相关性会显著增加。同时相对于GARCH,Copula和随机波动率模型,该模型更好地描述了相关的不对称性。
 
   讲座中,谢沛霖、范青亮、林娟等老师就模型与Bruno Solnik教授展开了讨论。周颖刚教授基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对牛市和熊市这两种体制中的市场相关性提出疑问与Bruno Solnik教授讨论。
 
    Bruno Solnik教授此次来访,除讲座外,还与两院老师进行了面谈讨论研究。
 
(WISE2016MA 谢继红 WISE 鲍未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