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2020第三届厦门大学金融工程与量化金融论坛在厦门大学举行。
当天上午,厦大经济楼举行了开幕式,洪永淼教授为会议致辞,向与座嘉宾介绍了近百年历史的厦大金融学科,对会议的举办表示祝贺。

本届论坛以“新冠疫情冲击下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发展”为主题,第一天会议内容包括主旨演讲与平行论坛。第一场主旨演讲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汪寿阳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郭克莎教授分别带来报告,厦大经济学科陈国进教授、周颖刚教授先后主持。
主旨演讲

汪寿阳:带精准预测的交易策略设计
在过去,预测和交易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曾相遇,但是在金融、科技相互融合的当下,汪寿阳教授认为,将两者有机结合是当前研究领域的主要空缺和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
基于多轮资本市场上的交易经验和多年学术研究,汪寿阳教授介绍了自己的金融工程理念。他认为,金融工程思想核心是金融系统工程,即用系统工程的角度来思考并发展中国的金融科学学科和金融风险管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以及金融市场的发展都迫切需要“系统工程设计”的思想。从复杂系统问题中抽丝剥茧,从特征提取到系统建模再到系统集成,是资本市场摆脱发展困境并进入加速轨道的最优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金融系统工程思想强调的是“结合”,因此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的有机结合必不可少。
问答环节中,汪寿阳教授与多位嘉宾就人才培养、长短期交易策略设计以及深度学习中的技术难题等进行了互动交流。针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他指出,高校应面向未来培养人才,需要增加“系统工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专业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系统性思维和前瞻性思维。

郭克莎: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走势与金融风险防控—讨论疫情影响下经济变化趋势的若干问题
针对目前变化莫测、难以控制的外部影响因素,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走势如何?郭克莎教授指出,我国经济增速完成反弹后将再度面临回落压力。“十四五”时期,需求因素仍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制约,而需求约束下的供给侧改革将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断提升,加上疫情影响下的需求因素制约,企业面临由扩大产量转向提高质量的压力和动力,这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面对国外多轮科技打压和循环反复的全球新冠疫情,郭克莎教授提出“十四五”时期防控金融风险的建议思路:根本是要深化改革。在科技产业发展方面,要有规划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推进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负面清单管理,优化事中事后监管,坚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辩证逻辑。
第二场主旨演讲由郭晔教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何德旭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张晓晶教授分别带来报告。

何德旭:疫情冲击下金融风险及其防控
何德旭教授指出,疫情本身并不直接导致金融风险,但它给实体经济和准备不足的投资者造成了巨大冲击,传导并加大了金融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也呼吁,应该重视金融脆弱性、金融风险持续加大的问题。
结合中国情况,何德旭谈到,地方债务风险、房地产企业金融风险和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是目前三个大的金融风险点。在疫情冲击的特殊背景下,首先要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控,做好打好防控金融风险持久战准备;其次,对不同的金融风险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最后,我们应注重构建全方位的金融风险防控战略体系。

张晓晶:疫情冲击下的宏观杠杆率
面对疫情冲击,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都出现了宏观杠杆率飙升。在风险累积过程中,张晓晶教授在演讲中认为:宏观杠杆率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世界银行报告显示,1970年以来全球经历了多次债务浪潮。本次疫情冲击或将带来新一波债务浪潮,引起“洪水滔天”。面临“生存还是毁灭”与“洪水滔天”政策权衡,他指出我们要坚持总量政策适度,发挥政策杠杆的“挤入效应”。随着企业部门杠杆率下降,投资效率上升,中国需要抓住稳杠杆这一理念,防控风险。
张晓晶指出,中国宏观杠杆率风险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规模上,我国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较高;增速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债务扩张速度是全球平均的两倍;结构上,中国企业债务占总体债务60%,且以国企债务为主。目前,中国公共部门债务风险集聚,疫情暴发前公共部门债务占实体经济债务比重已达六成,而发达经济体约为三成。张晓晶认为,要减少风险定价中的政府干预因素,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经济内生活力,避免主要靠公共部门带动整体经济发展。
平行论坛
31日下午,会议设置的多个平行论坛以线上腾讯会议形式举办,平行论坛设置金融科技、量化金融、金融市场、金融工程、金融计量、公司金融多个主题,共有28位报告人及百余名校内外师生线上参与,报告人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等多所高校。
11月1日上午,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迟国泰,东北财经大学应用金融与行为科学学院院长史永东,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刘莉亚,长江商学院金融实践教授何华,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金清带来大会报告。11月1日下午,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暨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多名专家学者将参加金融工程与量化金融人才培养圆桌论坛。

(经济学院 潘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