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重要新闻 -> 正文

转载厦大新闻:人才工作会议隆重开幕 校长朱崇实提九点要求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2-01-12
  1月11日上午,厦门大学2012年人才工作会议在建南大会堂隆重开幕。校长朱崇实作题为《树立科学人才观,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快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工作报告,强调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形成全校“重才、聚才、用才、爱才”的良好氛围,为加快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朱崇实系统回顾了“十一五”以来我校人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提出了点经验与体会,着重分析了当前学校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六个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九个方面的要求。
 
  朱崇实指出,广纳群贤、人尽其才是厦门大学的优良办学传统之一。“十一五”期间,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引培并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整体推进专任教师、党政管理干部和技术支撑三支人才队伍,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取得了显著成绩。回顾“十一五”期间我校人才发展历程,我们有几点深刻的体会和认识,那就是:人才是学校科学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层次人才在学校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政管理人才和技术支撑队伍是学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人才工作必须有开阔的胸襟和宽广的眼界。
 
  朱崇实指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校人才队伍的现状与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人才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人才队伍质量还不高,整体水平一般化,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拔尖人才很少;教师队伍的规模偏小,生师比偏高,部分学科招聘教师存在困难;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难以满足形成合理的学术团队的要求;党政管理干部的素质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旧体制旧机制的障碍依然存在,新体制新机制尚未形成;有利于人才生存与发展的文化还很薄弱,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条件都亟待改善。
 
  为此,针对“十二五”期间我校人才工作主要思路,朱崇实强调了九点意见: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牢牢树立“人才优先发展”是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重中之重的思想。要传承我校“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传统,全校上下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人才工作
 
  二是要深刻理解我校“四种精神”,形成包容、和谐、敬业的校园文化,为人才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尊重人、爱护人是厦大精神的最基本文化内涵,在新时期,要形成包容、和谐、敬业的校园文化氛围,人与人彼此间“互相欣赏、求同存异”,“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同舟共济、奋力向前”。
 
  三是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大人才投入,让教师都能热爱教育热爱科学,让干部、职工都能热爱学校。要继续想方设法提高教职工的收入与待遇,努力解决住房困难问题,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并完善有效的退出机制,让部分不喜欢或不适合从事教师工作的人顺利退出。要尝试在个别有条件的学院和研究院试行与国际接轨的终身教授预备制年薪制,让教师对自己的事业和前途有着更明确的预期与规划。
 
  四是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握人才的成长规律,树立“高层次领军人才的作用是一般人才不可替代”的思想。所谓“天才”,就是比常人更加敏锐、更有创意也更能吃苦,他们总是能用超常的毅力去完成自己的目标,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去发现天才、爱护天才,创造更好的条件与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一定要在校园里形成共识,在资源有限的约束下,确保高层次领军人才的需要,要彻底摈弃“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落后思想。
 
  五是要继续实施引培结合的人才队伍发展战略,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大力加强队伍的竞争力,特别是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能力。要牢牢树立人才队伍国际化的思想意识,今后五年,力争每年引进100位在国外高水平大学毕业的博士,同时争取全校没有国外学习经历的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有一年在国外完整的学习或科研的经历,切实把学术假制度利用好。各单位要按照院系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要求休好学术假,制定出具体的每位老师的学术假培训计划,没有国外学习科研经历的教师要利用假期,到国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所认真听一门课,参加一个课题的研究,已有国外学习科研经历的教师要利用假期加强与国外同行或师友的联系,开展深度的合作科研。
 
  六是要按照科研规律,以项目为抓手,建立一支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科研与技术支撑队伍。希望投身科研的老师们要敢冒风险、勇于挑战。要把科研与技术支撑队伍的生存发展与科研项目紧紧挂钩,有项目有队伍,无项目无队伍,真正让每个人都能有主人翁意识,爱岗敬业、同舟共济、奋力向前。
 
  七是要以建立一支职业化的管理干部队伍为目标,深化职员职级制度改革,使管理干部不只走行政职务的“独木桥”。要让每一个职员对自己的前程都能有个准确的预期,加快管理干部队伍的职业化进程,而不是目前单纯的行政化。
 
  八是要进一步加强学部功能,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充分发挥学部确定人才引进与聘任标准的作用,从整体上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今后,学校聘任委员会要把学部的意见作为主要依据,凡是引进的教师,其水平一定要高于本学部同类职务教师的平均水平,各学部主任要把设法保证本学部的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升作为主要职责。
 
  九是要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党管人才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学校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分工负责,齐心协力确保党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决议切实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具体措施,各职能部门要坚决贯彻。各学院院长和党委书记要亲自抓人才工作,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作为学院的工作核心。校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处作为学校具体负责人才工作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人才更好地聚集到学校的事业发展上来。
 
  副校长吴世农主持开幕式,要求全体与会人员认真领会朱校长报告的主要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抢抓机遇,以主人翁的面貌和心态迎接挑战,全面开创我校人才工作新局面。

  校领导,校长助理,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各学部主任,全体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学院(研究院)正副院长、正副书记,系级单位负责人,各直属单位党政领导、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各部门工会主席、全校科级以上干部,学院(研究院)人事秘书参加大会。
  (文\陈浪 图\潘万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