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厦门大学2011年国际与台港澳工作会议在建南大会堂隆重开幕。校长朱崇实做《深化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的工作报告,强调指出,厦门大学要在目前取得的国际化建设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紧紧围绕拔尖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这一根本任务,着力进行体 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努力形成全校上下、师生员工共同实践国际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学校国际化水平,争取早日实现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
朱崇实的报告分三个部分:一、“十一五”期间我校国际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二、“十一五”期间我校国际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三、“十二五”期间我校国际化建设的主要思路。
朱崇实表示,厦门大学自创办之日起,国际化就成为学校的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国际及区域交流与合作水平;实施 人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战略,优化结构,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吸引高层次留学生来校学习;尝试国际化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水平逐年提高;围绕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建设国际化课程;围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不断提升科研国际化水平;孔子学院建设成效显著, 成为国际交流合作重要平台;台港澳工作取得了新的丰硕成果。
朱崇实指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要清醒地看到,全校上下对国际化建设的重要性,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厦门大学国际化建设的管理体制有待 进一步完善,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对国际化建设的投入仍然不足,国际化师资建设和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力度还不够。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海外生管理,提高学生管理干部的交流能力,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厦门大学课程国际化和科研国际化的规模与质量。
朱崇实就“十二五”期间我校国际化建设提出了六项要求: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牢牢树立国际化是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由之路的思想。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全球化背景 下,中国高等教育实现新跨越的必然选择。厦门大学只有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发和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全校上下努力开展交流合作,吸收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层次,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全校上下,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 进一步提高这方面的认识,强化国际化办学的意识,增强参与国际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要整合力量,整点建设一批国际及台港澳交流合作平台。要以目前已有的14所孔子学院、“全球八校联盟”、欧盟“伊拉斯莫斯”项目、 GE3(全球工程教育联盟)项目等为基础,着力提高与国外(境外)交流合作的水平和层次。厦门大学要重点加强与全球50所世界排名200名以内的大学的交 流合作,力争每个学院尽快与国外3-5所一流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和人文优势,加强与台港澳高校的联系,特别注重加强与现有 合作关系的36所大学的联系,深化优势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是要以新时期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需求为指导,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思路。围绕精英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推行素质教育理 念,注重多元文化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借鉴国际化教学模式,注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世界公民”的意识,懂得不仅为自身利益工作,还要懂 得尊重包容他国文化,有能力,有意愿为世界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
四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要加大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或合作科研的选派力度,力争今后5年,40岁以下专任教师都有完整的一年以上在外学习科 研的经历。要敞开大门,加大海外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力度,想方设法广纳世界贤才,力争今后5年引进500位在国外高水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要加强 管理干部的海外培训,着力增强管理人员的国际化意识和管理能力。
五是要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建好海外引智基地,力争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各学科要针对国外著名大学或国际知名企业,根据各学科特点,通过引进一 流人才,至少建立1-2个学术团队或小组,形成国际交流核心网络。国家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要与国外一流大学的相应学科与实验室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成为学校国际化的骨干平台。学校要重点围绕重点学科建设,建好海外引智基地,要集中全校力量,重点投入,争取3-5个学科尽快跻身世界一流。
六要改革和完善管理制度,开创国际与台港澳工作新局面。学校要在现有的管理制度基础上,成立“国际与台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学校为主导、 学院为主体、学科为依托的全方位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体系,改变现行外事工作管理过于单一的局面,努力构建大外事格局,让各部门各单位都能主动融入学校国际化进程,在体制保障到位的前提下,狠抓各项制度和资源的落实,形成对外交流合作工作的长效机制。
副校长邬大光主持开幕式。校领导,校长助理,院士、文科资深教授,全校专任教师、辅导员,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全校科级以上干部,教学及外事秘书,部分学生代表出席。
27日,大会将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发言,邬大光将在闭幕式上做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