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重要新闻 -> 正文

WISE宏观学习小组启动午餐研讨会系列活动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09-30

       2013年9月27日中午12点-14点,WISE宏观学习小组第一次午餐研讨会(简称“午餐会”)在经济楼N406举行。活动以简单的午餐拉开序幕,作为本系列活动的第一讲,WISE助理教授廖谋华老师在会上为大家介绍了他题为“Employment Agents in the Labor Market”的学术论文。来自Staffordshire University的EGEI访问学者Nebojsa Stojcic,及WISE教师韩乾、刘鼎铭、牛霖琳、张宇等,经济学院和WISE的19位硕、博士同学参与了此次活动。

 
    廖谋华老师的论文使用搜寻模型来讨论劳动代理在劳动市场上所扮演的角色。在他的模型中,劳动市场上有三种类型的参与者:工人、企业主和劳动代理商。每一种类型的参与者都可以和其它两种类型的参与者通过两个独立的匹配过程一对一配对。当一对一配对成功后,交易价格由一个纳什(Nash)议价过程来决定。在非常一般的假设条件下,他证明,存在唯一稳态均衡。在均衡时,劳动代理进入市场,劳动代理比工人更快的找到工作(企业主),劳动代理提高了社会福利。
 
    廖老师说,他的假设条件只有三个(1)自由进入。(2)匹配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3)劳动代理商能够以独立与工人的方式跟企业主接触匹配。廖老师说,前两个假设条件是劳动市场上搜寻模型的基本假设。不过,文献中通常只考虑两种类型的参与者:工人、企业主。他只是通过第三个假设把前两个假设条件扩展到了有三种类型的参与者的经济中。
 
    廖老师指出,这篇文章,其实也是把前两个假设引入到中间人(middlemen)的文献中。这样,这篇论文与以前研究中间人的文献就有了两个重要差别:(1)本文中,市场松紧度决定了配对的概率,以前研究中间人的文献没有市场松紧度的概念。(2)在这篇论文中,中间人的出现提高了社会福利,而在之前的文献中,中间人对于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在讲座过程中,牛霖琳老师、张宇老师、刘鼎铭老师和韩乾老师就模型的假设、结论和模型在一些其他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廖老师一一做出了详细的解答。比较有意思的讨论有,韩老师认为这个匹配方法可能更合适于分析婚恋网站这一代理商。牛老师则关心对匹配函数的现实估计和数值检验。张老师则关心工人在与劳动代理谈判时没有讨价还价能力这一假设的重要性。张老师和刘老师还认为,模型其实是给工人第二种找到工作的方法,廖老师强调这是中间人文献的基本假设,他主要是讨论劳动代理为什么可以获得利润。廖老师举了一个数字例子,市场中有100个工人,100个企业主,一个劳动代理进来就有利润,200个劳动代理进来就无法获利。这一数字例子把讨论推向了白热化。
 
    郭俊杰、徐谦、沈斌、陈勇等与会的硕士和博士生也对于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大家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感受到了WISE老师对于学术的热爱和对于学术问题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同学们也在讲座中增进了对于宏观经济学搜寻理论方面的理解。活动之后,廖谋华老师提供了本次活动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对于同学们后续深入学习该领域提供了很好的阅读资料。
 
    宏观学习小组将于10月11日12点在N406进行第二次午餐会,这次将由WISE袁宇菲老师的学生介绍他们对中国房地产供应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WISE 2013级硕士生 周洵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