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海通证券期货研究主管的高上博士应经济学科邀请,来校与师生Teatime交流,并作题为“市场重建投资影响因素分析”的学术讲座。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深谙这其中的深意,才能在股市上有一番作为。高上博士基于高其在股市十多年的经验和期货研究的经历,为我们分享了他对2015年6月15日的“股市异常波动”(以下简称“股灾”)认识与理解,让我们有机会从应用领域认识并理解金融市场。
高博士首先从跌幅上对比了我国股灾与其他主要发展国家和地区股灾的情况,发现本轮股灾上证综指、创业板指的跌幅幅度均比1988年台湾加权指数、1987年美国标普500的跌幅幅度更大。高博士认为这一轮的股灾主要是由于资金流、杠杆流,有类似人造牛市的现象,而股市导常波动的导火索为6月15日的检查场外配资。
接下来高上博士给合其十多年的证券从业经验,提出了其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股市的个人看法。他提到,股市要四看:一看政策:政策主要从监管层、宏观政策、行业政策。无疑,不同的行业在政策支持的方面有所不同,进而会对某一板块、甚至于某一股票会有极大的影响;二看流动性,它是一种资金推动。主要关注方面有货币政策、两融业务和场外增量资金等;三看,才是成熟市场最重视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如对经济的预期、GDP\CPI\PPI等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最后,看公司的基本面,主要关注的指标有盈利能力指标、成长性、估值。
“经济见底了吗?”高博士结合1984年以来的经济分析经济增速情况。报告中提到自2007年以来,经济增速逐渐下滑持续8年,GDP增速已从14%以上下降一半至7%左右。中国经济曾两次下滑,分别是1984-1990年和1992-1999年,分别经历了7年和8年。第一次下滑期底部增速是1990年的3.8%,第二次下滑期底部增速是1999年的7.6%,而15年前三季度GDP为增速6.9%,名义GDP只有6.6%,所以,在什么水平见底尚难预料。
“股指期货在股灾扮演怎样的角色?”高博士在报告在第三部分分享了他对股指期货扮演角色的看法。到9月7日,股指限仓情况为开仓限制10手。谈及9月14日尽管限仓还是千股跌停,高博士认为股灾原因主要还是现货市场自身。限仓对金融体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限仓前,股指期货吸收净卖压的作用明显,显然,如果没有期指的做空机制,对现货股票市场的冲击巨大;而在限仓后,风险对冲功能削弱。高博士在重新评估期指功能时,举了消防员还是纵火者的例子,生动地阐释了股指期货是消防员的角色而非纵火者的角色。我国证券市场将步入衍生品时代,期货可以多空操作,在金融市场中发挥了风险控制、套期保值、价格发现三方面的功能。股指是把双刃剑,在建立严密法现与监管体系的情况下,发展衍生品在金融机构、个人投资者在风控方面利大于弊。
报告的最后部分,高博士结合美林时钟的分析模型,分析在宏观经济四个阶段下,大宗商品等相关资产如何进行配置。我们目前的阶段处于萧条期,依美林时钟模型收益率从高到低分别是债券、现金、大宗商品。高博士最后在报告中对金融市场进行展望,他认为未来会对股指期货放开限制;未来迷你合约、中小板、创业板股指期货将会陆续推出;投资环境将面临更多的政策之手的调节。
最后,高博士与同学、两院教师进行互动。有同学提问股指的升贴水问题,高博士回答道,贴水过大反应了投资者对未来悲观的预期。对当前美元加息对资产配置的影响,高博士认为多元化的投资时代,可以资产中进行适当配置美元。
当日下午,高上博士还与WISE研究生们在三味咖啡厅进行了Teatime分享活动,为大家介绍了期货市场的国内发展历史,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股灾限仓后市场动向及求职就业问题,一一给与了解答,高博士肯定了在读研究生们目前的理论学习多而全,但是提醒大家有时候,理论的投资方法和现实很多甚至是矛盾的。当学生进入业界时,需要面对现实,分清绝对价值投资的理想阶段、主题性投资的现实情况、和期货等衍生品的未来世界,不同问题要区别对待,并鼓励学生去正规大型的机构实习,系统、完善的认知业界环境,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推理、观察分析和沟通能力。
(WISE 2015MA 苏育林 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