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重要新闻 -> 正文

诺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教授到访厦大经济学科

作者:邓晶晶 发布时间:2017-02-20

     20172月19日-20日,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教授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朱胜豪教授应邀到访厦门大学。

        19日,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马来西亚分校校长王瑞芳与萨金特教授、朱胜豪教授进行了会谈,介绍了我校历史与发展现状,欢迎萨金特教授未来能再次来访厦门大学并作进一步指导。国际处副处长余宏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牛霖琳陪同参加会谈。


        20日,萨金特教授与朱胜豪教授参加了由经济学科年轻教师主讲的宏观经济学研讨会,并与教师座谈、与学生交流并作指导。


        宏观经济学研讨会于10:30在经济楼A501会议室举行,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颖刚教授主持研讨会,经济学科赵敏强、金昊、廖谋华作为年轻教师代表,在研讨会上进行论文报告,近四十位两院师生参加了研讨会。

        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周颖刚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对萨金特教授和朱胜豪教授的来访表示了热烈欢迎,并简要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两位教授的研究领域和成果。周颖刚教授谈到,两位前辈学者来到厦门大学经济学科,与年轻教师共同探讨学术研究,对于青年学者来说多有裨益。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历史悠久,当前由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及新近成立的邹至庄经济研究中心共同组成,这一“三位一体、一体两翼“的结构将更好地帮助厦门大学经济学科的稳健发展,也将更好地为经济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学术训练搭建广阔平台。

        随后,赵敏强助理教授作了题为“Climate Change and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的报告。

        金昊助理教授作了题为“Foreign Asset Accumulation Among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A Case for Coordination 的报告。

        廖谋华作了题为“Competition Within and Across Search Channels in a Labor Market”的报告。

        萨金特教授和朱胜豪教授认真听取了三位年轻教师的报告,对经济学科青年教师的研究成果表示了充分肯定,随后与报告人互动讨论,及时就主题报告中的疑问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参会师生也积极参与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研讨会后,萨金特教授、朱教授与青年教师继续座谈,并参观了“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实验经济金融实验室,随后与学生自发组织的R语言学习社团WISE R Club的同学代表进行了会谈。萨金特教授对于经济学科的R Club的运作模式及学习内容表示极大兴趣,大为赞扬经济学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鼓励他们大胆去追求更广阔的学术天地。

        临行前,萨金特教授表示,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充满活力,许多优秀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令他印象深刻,希望厦大经济学科能够不断发展,继续前行。






    近年来,厦门大学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经济学科自觉地充当了国际化的排头兵,国际交流非常活跃,顶级名家荟萃,学界、业界精英云集。2010年以来,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就有14人次应经济学科之邀来到厦大授课、演讲。高密度、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极大地提升了师生的学识与眼界,也提升了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WISE 林安语、邓晶晶)

关于托马斯•萨金特

    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1943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经济学家,擅长总体经济学、货币经济学、时间序列等领域的研究。他和小罗伯特•卢卡斯、尼尔•华莱士、罗伯特•巴罗等人同为理性预期革命的重要代表人物,并且是数篇开创性论文的作者。他和华莱士共同研究,发展出了理性预期均衡的马鞍路径稳定性特征化及政策无效性命题。1964年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6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历任宾州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职,目前为纽约大学经济学系威廉•伯克利经济和商业讲席教授。他同时也是计量经济学会会士(1967)、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87)。

    自二十世纪70年代初以来,萨金特一直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其著作《宏观经济理论》和《动态宏观经济理论》是欧美经济学以及高校培养研究生的典范读本。2011年,他与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