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6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在厦门大学经济楼N402隆重开幕。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主任、北京大学张新祥教授,福建省教育厅高教处领导,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学科组组长、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朱孟楠教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学科组副组长、山东大学戚桂杰教授等领导、嘉宾,以及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109所高校的300多位代表和企业界精英。开幕式由朱孟楠教授主持。
在致辞中,邬大光教授表示,中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室虽起步晚,但在近十年来发展迅速,今后应以更宽的视野和更高的层面来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邬大光教授同时以厦门大学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正合作筹备设立的厦门大学纽卡斯尔学院为例,提出中国大学日常教学研究及实验室建设与国际接轨等问题。

张新祥教授说,近十年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类的实践实验教学不断进步和完善,成果颇为显著。他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将示范中心所形成的技术规范推广到全国,也希望此次会议围绕“如何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等主题进行深入讨论,争取达成共识。

戚桂杰教授表示,全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既是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成果展示,又是经验分享的平台,至今举办十五届,极大地促进了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他希望此次研讨会能够就高校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发展状况与趋势、高校间经管类资源共享、多方位协同推动经管类实验教学进行探讨。

开幕式之后,张新祥教授应邀发表了题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现状与前景分析”的主题报告。张新祥教授表示,在大规模信息化的时代,大学治理体制的变化以及大学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对技术进步和开放性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大学教育从专家教养到素质教养过程中,教育资源更加多样,学生数量和其所追求的目标也进一步提升,教育模式也应有所改观。在试图回答“现代化大学应怎么办”的问题上,应看到整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形式变化的影响。最后,张新祥教授详细介绍了虚拟仿真实验体系的基本过程,并提出了对未来实验室建设的展望与思考。

接下来,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陈海强副教授,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刘洁教授,戚桂杰教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潘敏教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学科组顾问、武汉工商学院毛志山教授,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裁王春雷,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赵合喜教授,北京方宇博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大勇等将发表主题报告。

此次研讨会由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经济与管理学科组主办,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厦门大学经济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办,中国建设银行厦门市分行、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研讨会设有主题报告、分会场讨论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管学科组主任联席会等环节,将围绕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等中心问题展开研讨,同时也将深入探讨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经济管理创业教育虚拟仿真平台建设、高校间共享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机制、多方协同推动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等问题。

近年来,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推动下,国内高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明显加大了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和建设力度,特别是原来基础比较薄弱的经管类实验教学,无论是在实验基础环境的硬件建设上,还是在实验内容和方法的软件建设上,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目前,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课时在总课时中所占比重明显增加,实验内容及方法的改革与更新已形成常态,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方面的作用已被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普遍认可,经管类实验教学目前已进入“深挖内涵、扩大应用、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的建设阶段。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实验室建设一直走在全国高校前列,现已建立多层次、立体式、综合性、研究型的实验体系。早在1993年设立了经济信息中心,2005年成立了经济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并于2007年11年被评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009年12月全国首个文理学科交叉的经济学科重点实验室——“计量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获批立项,2010年9月全国首个而且是唯一的省级经济学统计学学科交叉的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统计科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获批立项。 2013年经济与管理教学实验中心以全优成绩通过验收。这些实验室的建设不仅进一步地推动我校经济学科和统计学科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且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出现了可喜的突破,为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经济学院 崔庆炜 俞欣柔 成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