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金圆统一证券总裁蔡奕博士在经济楼带来了一场题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红与黑’”的精彩讲座。本讲座是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富邦金融与产业论坛系列讲座,由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周颖刚教授主持。

讲座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市值管理的基本概念,并用丰富的案例介绍正统优秀的红色市值管理和游走于法律边缘的灰色甚至黑色市值管理;二是市值管理现象的合规分析以及对策与建议。
首先,蔡博士介绍了什么是市值管理。市值管理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范畴。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值管理最初是作为国有上市公司的考核评价指标而提出的,中小板、创业板开设后,涌现出市值管理的“模范”,如万科、三一重工、苏宁电器、蓝色光标等。市值管理最为标志性事件是新“国九条”,这是首次在国务院文件中提到“市值管理”。
其次,蔡博士介绍了市值管理的基本类型与措施。市值管理有几个关键因素,包括财务报表的稳健程度,行业、商业模式,主题或概念,股本和股东结构,风格和股性,4R(IR投资者关系、AR分析师关系、MR媒体关系、RR监管层关系),价位市值区间等。蔡博士用案例展示了什么是正统优秀的红色市值管理以及具体措施,如蓝色光标、爱尔眼科利用并购重组实现商业版图的扩张和高市值;神州数码与联想集团通过分拆上市实现1+1>2;恒顺醋业将子公司恒顺置业公司这一不良资产剥离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格力电器进军中央空调领域,特斯拉无人驾驶等创新举措,都是通过加入新概念进行市值管理;中信证券采用“反周期”市值管理策略,即通过低吸高抛策略维持良好的市值管理。蔡博士强调了市值管理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特殊意义。此后,蔡博士介绍了跑偏的“市值管理”实践,即游走于法律边缘的灰色甚至黑色市值管理,他以“叶飞”事件为引,介绍了大宗交易维持股价,上市公司、私募勾结拉抬股价和信息操纵,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避免行权等反面案例。
蔡博士进行了市值管理现象的合规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市值管理本身应该是一个中性词,应避免市值管理“跑偏”的风险点,包括内幕交易风险,利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持股优势进行市场操作的风险,信息披露不透明的风险,传播恶性公司治理的风险,市场效仿者引发系统性风险。监管机构判断市值管理行为合法的“五项原则”为主体适格、账户实名、披露充分、时机适当、手法合规。蔡博士还根据长期的政策研究、资本运作与一线监管工作经验提出了市值管理对策,如市值管理对象适当,市值管理措施合规,监管机构不一叶障目等。相关人员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律谨慎,并指出大数据等新科技能够帮助监管机构更好地监管市值管理。
(SOE 2019级博士生 陈依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