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8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顾海良教授应我校经济学科邀请,与我校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进行座谈,并作客厦门大学南强讲座,谈“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及启示”。本次讲座也是经济学科致礼厦门大学93周年校庆系列讲座之一。
当天下午3点,顾海良教授厦大座谈会在经济楼N501会议室举行。我校经济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近30人参加了座谈会
在与教师座谈会中,顾海良教授谈到中国目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现状,他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应该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思想和内涵,必须要从今天的角度来解读马克思主义。同时,他还提到了马克思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差异,并认为现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教育应该更加延伸与创新。
此外,顾海良教授分析了中国经济学教育的现状,他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思想才得以引入并被接受,但解释中国经济问题要用中国的范式,故中国经济学家有可能创建经济学理论。而通过“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科学体系创新”,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经济学教育的改革。
最后,顾海良教授谈了他对于高校改革中存在的几点问题的建议:一,必须要院长成为一个体面地职位,解决“校办院”还是“院办校”的矛盾;二,必须处理好行政权力、政治权利和学术权利的关系,也就是校长、书记和学术委员会的关系;三,必须做好学校功能的整合,处理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明确培养人才的中心任务。
下午4点30分,由顾海良教授主讲的南强讲座在经济楼N402报告厅举行。讲座由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赖小琼教授主持,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雷根强教授为顾海良教授授“南强学术讲座”纪念牌。经济学科逾200名师生参加了讲座。
顾海良教授在讲座过程中,通过形象的比喻分析,展示了马克思经济学如何在分析经济现象中的应用,及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方法需把握的要点及延伸,启示厦大学子们如何更好地掌握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运用。
人物简介:
顾海良,1951年1月出生,汉族,上海人。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家、教育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教师、副所长、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校长。2010年12月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2011年1月6日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
(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