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亚南经济研究院(WISE)举办的“2006计量经济学与金融计量学研究生暑期学校WORKSHOP研讨会”于8月5日在厦门大学嘉庚五楼105和107举行。演讲论文来自参加此次暑期学校培训的学员,内容涉及宏观经济理论、金融实证研究等多个领域,共二十篇论文,分六个场次进行。
Guojin Chen,WISE,Xiamen University
Section Chair:Zhenlong Zheng,WISE,Xiamen University
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系、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洪永淼教授首先做了题为“广义谱分析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的运用”的报告。
洪教授从计量的基本理论假设出发,介绍了现存文献中定义序列相关的两种方法:自相关协方差(时间领域)和功率谱(频率领域),以及基于这两种定义方式的传统的分析方法和其在经济领域中的运用。
由于金融数据本身具有弱相关、厚尾、波动集群、随时间变化的高阶矩和不对称行为等特点,金融实证分析中常用双线性(Bilinear)、非线性移动平均(Nonlinear Moving Average)和自相关异方差(ARCH)等模型。通过对上述三个模型的分析可知,自相关协方差、传统的功率谱分析方法能够较好地捕捉线性相关关系,但捕捉非线性相关关系的能力却是有限的,它们均无法完全捕捉上述三个模型。而双谱密度函数能够捕捉双线性模型和非线性平均模型,但无法捕捉ARCH模型。在此基础上,该文章提出了广义谱密度的方法。区别于传统的功率谱分析法,广义谱密度采用广义协方差代替了传统的自相关系数,因此,它能同时捕捉上述三个模型且不需要任何的矩条件。
之后,洪教授还介绍该理论在检验市场有效性假说上的运用方法,并进行汇率市场的有效性检验的实证研究,得出各种外币市场均不服从独立同分布,也不是殃过程,是白噪声的过程。最后,洪教授解答了学员的相关疑问,并提供深入学习该领域的文献资料建议。(WISE 05金融实验班 施淑萍)
Section 2a(9:20 am-10:20am , Jiageng Building5-105)Econometrics and Financial Econometrics 1
Section Chair: Ying Fang, WISE, Xiamen University
在洪永淼教授的开篇报告之后,来自德国Karlsruhe大学经济工程学院的孙玮开始了首篇由暑期学校学员所宣讲的研究论文,其标题为“Self-Similar Processes in Modeling Long-Range Dependence and Heavy Tailedness of German Equity Market Volatility ”。
该文章采用德国金融市场两年的高频数据,从其统计特征、Engle的自相关异方差检验和Q检验可判断,该市场数据表现出了明显的厚尾和长记忆的特征。区别于常用的自相关检验方法,该文章采用了Hurst指数。当Hurst指数为1/2时,表明该市场上的数据是独立同分布的过程,当Hurst指数不为1/2时,则是一个自相关的随机过程。
基于上述分析,孙玮等假设金融市场的数据服从稳定的非高斯分布,金融市场数据是一个自相似的随机过程,并采用ARMA-GARCH模型。之后,孙玮等还通过模拟实证,将假设服从非高斯分布的ARMA-GARCH模型和通常所假设的独立同分布、白噪声等五种假设的模型的结果进行拟合度的比较,证实了服从自相似的随机过程的ARMA-GARCH模型在拟合度上具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最后,孙玮还回答了同学的提问,并在茶歇时间与学员继续进行讨论。这样的交流平台不仅为广大学员提供了深入学术交流的机会,而且加深了学员对各自研究领域的相互了解,更为进一步的学术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WISE 05金融实验班 施淑萍)
来自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大学的毛旭新作了题为“对Ireland(2004)的DSGE和SVAR混合模型进行协整VAR分析”的演讲。
毛旭新首先介绍了1980年以来,宏观经济学的两个新兴研究方法,一个是VAR(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另一个是DSGE(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其中,VAR模型相对比较灵活,受经济理论的束缚较少,与数据密切结合,但是缺乏稳定性;而DSGE模型恰恰相反。Ireland的论文试图将两种模型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然后,演讲者介绍了Ireland的混合模型,将此模型转换成定义规范的协整VAR形式,并且决定它的等级(Rank),又对Ireland的模型假设进行检验,得到长期和短期结构模型,得到模型简化的VAR形式,并且构造了一个新模型分析美国真实经济周期。论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Ireland的模型假设是不合理的,并且他本人也没有对这些假设进行过检验;忽视了单位根的存在,只是试图找到一个平稳过程;1980早期的巨大体制变动可能对模型产生很大影响,而Ireland没有考虑这些;没有相关检验时,在VAR模型中,我们不能随便加入对真实变量没有长期影响的名义冲击,或者加入对名义变量没有长期影响的实际冲击。因此,Ireland试图把VAR和DSGE两个模型的优点结合在一起的尝试是不成功的;同时,利用一个可识别的协整VAR模型,我们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立足点进行实际经济周期研究以及其他经济理论、现象的探索。(WISE 05金融实验班 李雪娜)
Section 2b(9:20 am-10:20am , Jiageng Building5-107)Microeconomics 1
Section Chair: Kailing Shen, WISE, Xiamen University
来自Universitat Autonoma de Barcelona经济系的梁平汉博士作了题“Overconfidence and Leader Selection in Uncertainty Environment”的演讲。该论文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在存在盲目偏好、不确定产出以及不同信念体系下,团队中领导人最优选择的问题。对在一个新的企业,特别是家族企业中组织形式的选择以及领导人选择问题作了试探性的解答。模型主要是通过假设一个线性的生产函数以及离散的二元结果,并设定参与人的偏好,得出以下结论:1、如果参与人的盲目水平以及生产力水平一样,领导人的乐观会增加企业的产出;2、参与人努力程度的高低取决于有效生产率的高低;3、如果一参与人是盲目跟随性的,而另一参与人是自主性的,选择后者为领导人将最大化产出。
(WISE 05金融实验班 郑莹)
来自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应千伟作了题为“反公共品悲剧和反公共品的谈判定价: 一个基于离散需求函数的模型”的演讲。由于以往关于反公共品的经济学模型往往假设对反公共品的市场需求是一个连续函数,如线形价格模型和二次型数量模型。因此该论文以政府审批为例,构建规范经济模型讨论了当对反公共品(批件)的需求是二项离散变量时的情形,并分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两种情况分别讨论了在政府机构审批厂商项目过程中,拥有独立否决权的机构数目多少,如何影响审批结果以及谈判定价(手续费或贿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反公共品的悲剧,并得出结论:在完全信息条件下,无论机构数目多少,反公共品价格都可以通过谈判确定,反公共品悲剧可以避免但机构越多厂商付出价格越高,投资激励越低;在不完全信息下谈判定价未必能完全避免反公共品悲剧, 避免程度和机构数目以及总批准成本在各机构间的分配有关。
(WISE 05金融实验班 郑莹)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硕士洪树林作了题为“跨区环境污染的两级政府政策分析”的报告。洪同学的文章已经入选2005年复旦大学环境经济学年会,并且曾经在WISE举办的青年学者论坛报告过。
论文主要从理论上探讨了人口流动下存在跨区环境污染时资源的最优配置与多级政府对策问题。文章首先给出模型的基本设定;然后在社会最优经济目标是两地区的消费者效用总和最大化前提下,导出人口流动下的社会性最优配置条件,并解释了它的经济学意义,由此提出收入转移的必要性;最后讨论中央领导及地区分权下的均衡资源最优配置是否可以在存在两级政府的不同决策机制下的混合经济中得以实现。分析中还涉及了消费者、地区政府和中央政府等各个主体的Stackberg博弈问题。经过比较分析,论文最终得出结论,无论是中央领导下的混合经济还是地方分权体制下的混合经济,只要中央政府制定适当的收入转移政策,经济均可达到社会最优状态。
洪同学的文章得到了在场同学的热烈讨论,直到会后,论题在同学当中还一直继续。(WISE 05金融实验班 林晶)
Section 3a (10:50 am-11:50am Jiageng Building5-105) finance 1
Section Chair: Bin Chen, Cornell University, US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杨继平老师作了题为“风险度量和风险决策研究的发展和现状”的报告。这篇文章已发表在欧洲运筹学杂志上。
杨老师先是介绍了前人在风险型决策的研究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在实际做决策或选择时,许多人都不遵守最大期望效用理论,因此需要发展风险决策的描述性模型。考虑到风险因素,杨老师选择期望效用熵权衡系数作为衡量不确定性和收益之间的取舍,把决策模型推广到一般的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进行测度。通过实证表明,在证券投资方面,利用期望效用-熵决策模型选择的股票比期望效用选择的股票表现更优。最后杨老师还介绍了把熵作为风险测度的第一人的Luce以及有关熵和计量结合的一本书:《Maximum Entropy in Econometrics》。
(WISE 05金融实验班 林晶)
来自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文凤华做了题为“Performances of Overconfidence and Regret Aversion on Return Distributions”的报告。虽然只有二十分钟,他却利用这短短的时间,让我们清晰的了解了过度自信及后悔厌恶对收益率分布的影响。
他首先介绍了写作目的,文献回顾及研究的可行性等, 随后他详细说明了主要的行为偏差的类型以及他们对决策的影响,指出了选择过度自信和后悔厌恶的原因——他们可以引起过度反映和反映不足,或者引起部署作用及确认偏误。接着他具体介绍了行为偏误对收益率分布的具体影响,并且利用中国证券市场具体的数据进行了模拟和经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是:一, 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和后悔厌恶可以引起收益率分布的左偏,且与正态分布不同,存在尖峰;二, 经验迹象表明,收益率分布右偏,这会导致投资者的近视和在市场上过多的投机。
最后,有同学和他关于怎样度量过度自信进行了讨论,过度自信还没有明确的指标来衡量,这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他的讲座具有浓厚的学术气息,文章中蕴涵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WISE 05金融实验班 郭萌萌)
来自东北财经大学应用金融研究中心的蒋贤锋给我们做了题为< <期货市场保证金调整的风险控制作用----基于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合约的经验研究>>的报告.蒋贤锋首先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向我们讲述了保证金制度的重要性,然后他解释了论文的创新之处――他们基于VaR 进行研究,用一种简单的模型,一种的新的检验方法,来分析保证金调整对市场风险的影响,并以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合约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随后,他详细的对这几部分进行了解释,其中在简单模型的基本假定下,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是,若交易成本随保证金变化而一致变化,则VaR的变动方向与保证金变动方向相反;二是,若交易成本仅随保证金上调而变化,则VaR仅随保证金上调而下降,但当保证金下调时, VaR不变. 对VaR检验方法则采用例外方法和值方法两种检验方法..他最后得出结论,非正态性假设的Garch-t和Garch-GED模型能较好的拟和市场VaR.
蒋贤锋的论文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保证金控制的作用,而他在文中所提出的创新之处及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WISE 05 金融实验班 郭萌萌)
Section 3b (10:50 am-11:50am,Jiageng Building5-107) Macroeconomics 1
Section Chair: CY Sin, WISE, Xiamen University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邹卫星为大家作了题为“经济增长、资本形成和程式化事实研究”的报告。作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基础,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卡尔多程式化事实进行过严格的数量检验,这篇论文首次使用严密的计量分析来验证程式化事实在中国的成立性。其首先在对已有资本存量算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出中国历年资本存量值。然后通过对多种单位根检验方法的比较,单位根检验结果发现经济增长率、人均经济增长率、劳动人均经济增长率、劳动人均资本增长率和资本回报率为平稳序列,而人均资本增长率和资本产出比则属于带有一次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报告的最后有同学提问,他认为中国的经济经历的转型,本来就不符合程式化事实,这篇文章的研究是否有意义呢?对此,邹卫星认为其实有很多经济假设本身就是不合理的,本文就是要来验证这样的假设,宏观经济的特色就是去研究经济的收敛的特色,所以本文的研究还是具有一定的意义的。 (WISE 05金融实验班 梅月)
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的王建军作了题为“Markov机制转化模型研究——在我国经济增长分析中的应用”的报告。这篇论文根据相关的经济增长周期理论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Markov机制转换模型进行了修正,引入虚拟变量反映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和状态转移机制的变迁。运用修改后的Markov机制转换模型对我国1953年~2005年的实际产出增长率的数据进行拟合,发现修正后的模型能很好的刻画我国实际产出增长的周期性变化。在模型的检验中证实了我国改革前后实际产出增长的周期模式的改变和状态转移机制的变迁,并且模型在整体上优于普通的AR模型。报告结束后有同学提问为什么分段平稳的两段时间序列后一段还要用到前一段的信息?王建军同学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这里有滞后阶项,所以后一段仍然会用到前一段的信息。(WISE05金融实验班 梅月)
厦门大学的孙蕾为大家作了题为“中国房地产价格指数走势可以预测吗?——基于先行指标体系的模拟和预测”的报告。尽管宏观调控帷幕大开,房地产市场在受到短期的压制后,依然热度不减。如果能够洞悉影响房地产价格走势的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理论上就能变事后调控为事先调控,化被动为主动,有效提高调控效率。这篇论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基于VAR的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影响我国房地产价格指数的各类指标进行定量研究,并选取构成先行指标体系的指标,对其先行期数进行测度,从而模拟和预测我国房地产价格指数的走势。最后有同学认为,也许其中的一个单一指标在预测性方面的显著性更高。孙蕾认为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指标的选取会出现一定的差异,由于数据等方面的局限性,这里用了一个综合指标进行模拟和预测。
(WISE 05金融实验班 梅月)
Section 4(2:00 pm-2:50pm,Jiageng Building5-105)Keynote Speech 2
Section Chair: Guojin Chen, WISE, Xiamen University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特聘教授陆懋祖博士做了题目为“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点滴”的演讲。陆教授从一个开阔的视野出发,特别分析了为什么我们要对方法论的问题有一个特别的思考,即方法论在研究中的重要性。在过去近60年的发展过程中,计量经济学家似乎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建模原则和程序,计量经济学的主流多次发生变化,但从根本上说,现存的计量经济模型也似乎并未使我们对将来的预测更准确,作为学习计量经济学的人,将来应该怎么做才好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陆教授列举了几个具体的例子:(1)Granger causality并引用了诺贝尔获得者Granger的一句话“Operational rather than philosophical”形象地表达了他对计量经济学的看法:与其说计量经济学是在寻找一种真理,不如说是在为社会寻找一个最可行、最接近的运作方法;(2)预测性:计量经济模型对将来的预测准确性并未达到人们对它的期待程度,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愿意相信计量经济学中的某种因果关系;(3)从建模的策略角度看,是否一步一步加入影响变量的方法、或是其他的研究方法真能符合研究者的初衷值得怀疑。经过以上分析,陆教授给听众以启示:计量经济学与物理学不一样,不是发现几个定理就是能找到真谛的,只有不断探索,突破某一固定研究空间的限制,才能有新的发现,新的发现只是进一步走下去的前提。
最后,陆教授给大家介绍了现代最具影响的科学方法论代表,让听众对方法论有了一个多角度的认识和把握,在大家的观点和看法上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WISE 05金融实验班龚鑫)
Section 5a(2:50 pm-3:50pm,Jiageng Building5-105)Econometrics and Financial Econometrics2
Section Chair: Stephen X. Mao,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博士生鲁万波作了题目为“参数和非参数GARCH模型的预测能力比较”的报告。为了比较各个GARCH模型,他首先对GARCH模型做了一个简要综述,并介绍了几篇具有开创性的文章,如Poun&Granger的文章。随后鲁万波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否有研究的意义?中国的股票市场确实有它的特殊性和缺陷,但是不能因为有缺陷就不去研究它,从中发现问题才是研究的意义所在。GARCH模型中的两大系统就是均值和方差,均值代表的是漂移项(drift),方差表示的是股票价格的波动率(volatility),对于均值和方差的不同的假设有不同的GARCH模型。接下来鲁万波讲述了参数GARCH和非参数GARCH模型的估计方法及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在参数GARCH(p,q)估计中可能会出现估计出的β<0 的情况,这可能是由有界性的约束条件引起的,此时可以用egarch模型。有时参数的和接近于1,表明平稳性的假设不再满足,此时可用igarch模型。在非参数garch模型中,对方差的假设不再是具体的函数形式,而仅仅用一般的函数形式来表示,鲁万波简要介绍了用非参数方法估计波动率的几种算法。最后采用上证指数1999年1月2日—2005年6月30日的数据做了实证分析,分估计组和预测组比较了garch, fgarch ,igarch, carch-m模型,结果是:样本期内非参数garch模型的结果好于其他参数garch模型,而样本期外参数egarch好于非参数garch模型。
通过近一个月暑期班的学习,同学们对GARCH模型已很熟悉,针对鲁万波的报告积极地提出了很多自己的问题和想法,如:怎样定义波动的持续性?预测期为一年的期限是否合理?鲁博士指出本篇报告主要是想比较各个模型的预测能力,而不在于真正预测的结果,时间长一些可能更能发现问题。最后洪老师也对这次报告做了精彩点评:样本期内的预测能力好,不一定样本外的预测也好,可能存在overestimate的情况。最后洪老师还指出了一个估计量的小错误,不过很多人都在用,所以有必要引起大家对此的深思。 (WISE 05金融实验班 王伟娜)
华侨大学硕士生夏天作了题为“基于CARR模型的成交量与股价波动性动态关系再检验”的报告。
夏天首先叙述了论文的背景,这篇论文基于周雨田教授(2005)提出的CARR模型对上证综指、深证成指以及随机抽取的十只个股进行量价关系的再检验。然后对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进行了一个综述,指出交易量与股价波动性之间的动态关系问题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报告中,夏天阐明了CARR模型和LL模型的概念。CARR模型是将极差与GARCH模型的思想结合起来,运用极差动态地捕捉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性的条件自回归极差模型(Conditional Auto-Regressive Range)。在LL模型中,交易量作为信息流的代理变量加入到GARCH模型中,结果证实了交易量与价格波动一样,是由相同因素驱动的,交易量对价格波动确实具有很好的解释效果。基于上述两个模型,夏天把交易量引入CARR模型,并写出了新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实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性特别是短期波动性的捕捉能力上,CARR模型比GARCH模型具有更为良好的性能。将交易量引入到CARR模型后,发现在CARR模型的分析框架下,无论是股票指数还是个股,交易量都具有十分良好的解释能力。而在基于GARCH模型的分析中,一般认为交易量对个股的解释效果很好,但对股票指数的解释能力还是十分有限的。出现这样的结果,夏天认为是由于模型所依赖的信息集的不同所造成的。(西安交通大学 姚加权)
Section 5b(2:50pm-3:50pm,Jiageng Building5-107)Microeconomics 2
Section Chair: Pinghan Liang , Universitat Autonoma de Barcelona
来自中南大学的陈伟刚做了题为“企业进入与行业利润率: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实证研究“的报告。他在评述了研究企业进入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市场效应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研究企业进入和行业利润率双向动态关系分析框架,在此框架内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近年来高速发展过程中的企业进入情况和利润率变动,并使用由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发展而来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将企业进入和行业利润率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内,动态刻画了二者的双向关系,解释了为什么在某些行业利润率为负的情况下企业仍然十分剧烈,通过比较测度了4个亚产业的进入壁垒和竞争强度。最后,陈伟刚指出了在研究中存在的具体局限,并针对听众的提问,对为什么要选择钢铁产业作为研究对象、为什么选择VEC模型等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WISE 05金融实验班 龚鑫)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王卓君,做了题为“论我国供热行业的价格管制模式”的报告。首先,作者介绍了我国供热行业的背景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政府管制下的自然垄断经营,导致热价高居不下,经营效率低下。其次,分析了供热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即热能传输过程损耗巨大,这就促使供热行业是一个区域内的自然垄断,那么就必须要有政府管制。然后,提出了解决方案。通过全面地分析了三种现存的政府管制定价模式——投资回报率管制、最高限价和二部制定价,作者认为二部制定价(M= T+ PmQ)比较有效,因为它将价格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固定费用可使企业回收成本,变动费用可按边际成本定价以提高社会福利,这就综合地考虑了社会福利和成本回收问题。但是,它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存在成本虚报风险,缺乏对企业效率的激励。因此,作者对二部制定价模型进行了修正和改进,P= PFC(1+RPI)+PVC(1-X),这样就将通货膨胀因素和成本虚报风险融合到模型中,使模型更加有说服力。二部制定价模式在德国、丹麦、波兰等国家的实践令人满意,其结果都大大地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最后,作者强调了一些细节问题,如固定费用的计算、可变费用的调整和价格的调整间隔。参会者还讨论了中国区域间热行业的差异,以及俄国供热行业与我国的差异。 (WISE 05金融实验班 翁云妹)
Section 6a(4:20pm-5:20pm, Jiageng Building5-105)Finance 2
Section Chair: Jiping Yang, Beihang University
来自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的范长平,做了题为“金融自由化和公司融资约束——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经验证据”的报告。本文主要研究审慎金融管制时期(1996-1999)和金融再度自由化(2000-2004)两个时期的金融自由化对公司融资的影响。若公司发放投资较少,对内部现金流较敏感,则存在严重的融资约束。作者应用了四个模型。模型(1)说明了资本市场越有效,则公司投资时对托宾Q的依赖越显著。模型(2)中增加了一个哑变量,说明金融融资约束是否有所放松,若放松了,则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性减弱。对数据进行回归的结果表明,在两个时期间托宾Q变化显著,说明了在审慎时期存在严重的童子约束,在再度自由化时期约束有所放松、资本市场效率有所提高。模型(3)和(4)说明了金融市场发展对金融融资约束的影响,实证的结果令人惊讶,我国银行和股票市场的规模对融资约束起负作用,即不会放松融资约束。这很可能是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呈下降的趋势,使其无法满足公司外部融资的要求。最终的结论是,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虽然有进展,但总体上仍处于压抑状态,仍存在严重的融资约束;在金融再度自由化后,金融市场变得更加有效,融资约束得到显著放松,但仍不能满足外部融资的要求。最后,作者指出了本文的一些不足,如只考虑了银行和股票市场而未考虑外汇和债券等其他市场、未考虑到法律法规的影响、未区分不同公司的影响程度。 (WISE 05金融实验班 翁云妹)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硕士生赵建作了题为“异质性信念作用下的证券价格:对中国股票市场两信念均衡模型的检验”的报告。
作者首先提出问题,指出以虚拟经济为特征的金融市场价格机制有别于实体经济,不满足传统的S-D model(投机目的除外)。金融市场的特殊性体现在它的价格作用机制是通过投资者的预期起作用的,而预期是由投资者的主观概率决定的。主观概率即为信念,然而主流金融学总是假设投资者的主观概率和客观概率是相同的,用代表性厂商的假设,忽视了信念的异质性问题。但是现实市场是异质的,投资者的信念也是异质的。投资者异质性信念(heterogeneous beliefs)的相互作用影响着证券价格,证券市场上各种证券的需求与供给关系,往往表现为投资者各种不同信念的对抗和交融。
本文基本沿用H. Peter Boswijk等的研究框架,在信息为共同知识假设下推导基本的异质性信念定价方程,并以两种信念的相互作用为例,结合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调查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等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上异质性信念是如何影响证券价格的。主要假设有:第一,我们假设市场上有H种异质性的个体集合,代表着H种不同的异质性信念;第二,假设投资者信念的异质性仅仅体现在内生的方面,而外生的比如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异质性我们在这里不予考虑;第三,各个投资者的信念虽然不同,但他们认为价格变动仍然服从正态分布。
最后,作者提出了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对传统的CAPM引入异质性信念进行改进?投资者异质性信念什么条件下收敛,其分布是正态的吗?它不同的分布对证券价格的影响?信念的异质性程度与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影响投资者异质性的因素有哪些?在实证方面,如何获得数据?等等。大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切磋和讨论,为本文的继续完善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WISE 05金融实验班 路昭君)
Section 6b(4:20pm-5:20pm, Jiageng Building5-107 )Macroeconomics 2
Section Chair: 邹卫星,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美高级金融实验班的罗煜作了题为“货币供给、产出与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从货币供应量目标到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报告。
作者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研究货币供给产出和价格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成果。然后,指出以中国为背景,在虚拟经济层面研究货币与价格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对生产资料价格指数(PPI)和消费价格指数(CPI)有一定的解释力,存在12-20 个月不等的传导滞后期,但是货币政策传导存在黏性。在VAR模型基础上进行蒙特卡罗试验,货币冲击对价格响应有正向效果并且PPI的响应较CPI 强烈,货币供应量对价格有长期系统影响。Granger 因果检验没有发现M2 、PPI 、CPI 波动成分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也未发现三者的长期协整关系,这说明三者的变化是不规则的货币供给缺乏对价格的预测能力。因此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不太适宜。
再者,作者介绍了另一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制——通货膨胀目标制,并指出这可能将是中国未来的政策取向。
最后作者评价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制度性前提要求,认为中国现阶段采纳该框架的基本前提条件还不具备,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市场体系不断健全,通货膨胀目标制对于中国来说将成为一个具备可行性的选择。
演讲结束后,暑期学校老师及各位学员还与作者进行了互动交流,其中来自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陆懋祖教授指出,文中发现的在中国货币供应量和价格水平没有协整关系令人惊讶,这可能主要是由于中国频繁的体制转变造成的,另外,他指出作者在文中使用M2指标而不是M1指标可能产生的问题是由于M2包含的内容太多,因而在发生结构变化时,会对结果产生加大影响。 (WISE 05金融实验班 许进财)
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的孙爱军作了题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淮安市为例”的报告,该论文思路清晰、角度新颖、简洁明了。首先,他提出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本内涵,因此研究消费结构是非常有意义的,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接着,他选取淮安这样的中小城市,选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该模型把消费者对各类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支出看作收入和价格的函数,利用城市调查队收集的数据,用OLS逐步回归;然后,做了消费结构分析,如基本消费、教育文化及交通等方面的支出分析,另外还做了边际消费倾向分析和增量投向系数分析;最后,提出一些思考:1、ELES模型的运用性;2、如何分析农村居民的消费;3、如何用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分析;4、不同地区、不同富裕程度的农民生活消费规律。
做完报告后,听众积极提问:扩展支出系统模型是一种成熟的模型,应用在这篇文章,创新在哪?孙爱军思维敏捷,回答得有条有理:1、以中等城市居民的消费情况为分析重点,对现状的描述刻画并进行实证研究;2、算出一系列系数,但缺憾是没有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接着,该会场主席给出赞扬:1、研究方式很好,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当,研究消费结构,划分不同层次,做出来有意义。
(WISE 05金融实验班 王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