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重要新闻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刘守英南强学术讲座开讲“中国经济双奇迹的经济解释——体制秩序与经济绩效视角”

作者:何永芳 发布时间:2021-04-06

在迎来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刘守英教授莅临厦大经济学科,于45日上午带来了题为中国经济双奇迹的经济解释——体制秩序与经济绩效视角的讲座。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艺明教授主持了讲座。刘守英教授曾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国务院发展中心城乡统筹基础领域负责人、中央政治局31次集体学习土地问题讲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世界银行合作的旗舰项目《中国:2030》以及《中国高效、包容、可持续城镇化》专题负责人以及国土部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协调人。讲座开始前,厦门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方颖教授为刘守英教授颁发了南强学术讲座纪念牌。

刘守英教授首先分享了他对如何解释中国经济奇迹这一问题的看法。他指出,人们通常将我国过去40年的高增长和快速的结构变革视为中国经济奇迹,并且所有关于中国经济奇迹的解释都是旨在寻找超常规增长之源。刘教授提出,我们需要审视中国经济奇迹是否就是高增长,增长是否等同于绩效以及经济绩效来源的问题。刘教授认为,在解释中国经济奇迹时,长期稳定奇迹未引起足够重视。

随后,刘教授阐述了他对经济绩效的理解,指出,一个真实的经济,是波动的,有增长也有收缩。他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经济收缩对经济绩效的贡献率,发现发达国家长期经济绩效的改善取决于收缩率的降低,贫穷国家经济绩效的不佳不是因为增长率低而是因为收缩率高。进一步地,刘教授引用North等的观点,指出秩序是发展的核心问题,并且分别分析了权利限制秩序下的经济绩效和权利开放秩序下的经济绩效,指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需要完成从权利限制秩序向权利开放秩序的转型,而一些国家经济绩效的不佳与政治和经济事件的频发有关。

接着,刘教授对中国的经济绩效进行分析并且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来解说中国的经济绩效。刘教授对中国和印度、中国和拉美国家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增长率、经济收缩率与经济绩效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刘教授认为,在体制秩序下,经济绩效是体制效率、秩序结构以及两者之间互动的结果。刘教授运用这套框架分析了改革开放前权利集中体制的秩序、调试与经济绩效,以及改革开放后朝向权利开放的体制变革与秩序结构的相关情况。

讲座最后,刘教授对未来构建权利开放秩序与建成现代化强国提出了他的看法:一,未来中国经济重要的是防收缩而不是高增长;二,要吸取苏联的教训,避免权利封闭的悲剧;三,吸取拉美国家的教训,避免政治不稳定对经济的扰动。刘教授还解释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以及进一步权利开放的举措,并与现场师生热烈互动,回答了在场师生的提问。

(经济学院2019级博士生 王晓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