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经济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大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四次获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和论文奖;一次获国家科技进步软科学一等奖;获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三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40年间在《经济研究》发表自撰、合作和集体研究论文43篇。主要代表性著作有《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1990)、《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6)、《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1998)、《繁荣的必由之路》、《制度•主体•行为-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反思》、《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9)、《经济学(家)如何讲道德》(2001)、《政策和体制联动-市场化进程中的宏观经济稳定》(2002)、《经济自由与思想自由》、《为什么中国缺少像样的企业家》(2004)、《中国转型中的制度结构与变迁》(2005)、《张曙光文选》五卷(2009)、《博弈:地权的细分、实施和保护》(2011)、《中国问题的经济学》(2013)、《中国经济学风云史—经济研究所60年》(2016-2018) 。曾参与“六五”经验总结、“七五”国力预测、“八五”改革大思路、2000年的中国、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深圳和海南发展战略、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等重大课题的研究;亲自主持了市场化进程中的宏观经济稳定、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目标管理:宏观经济学科、中国贸易保护代价的测算、中国服务业增加值的核算、中国土地问题研究等重大课题。
|